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3 15:58:22

风雨乾陵(转载)

武则天的陵墓武则天的陵墓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在西安市往西不到一百公里的梁山最高峰--北峰上。乾陵以山为陵 ,气势雄伟,规模宏大。有诗句描写乾陵"千山头角口,万木爪牙深"。

乾陵是唐代帝王在陕西关中地区"十八陵"中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座,也是唐陵中具有代表性的皇陵。墓穴在最高的北峰南麓穿山开凿而成,陵墓本来是一个圆锥形石灰质的山峰,蔚为壮观。三峰耸立,最高山峰为陵的主体,南面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形成乾陵的天然门户,气势雄伟。据说,在晴朗的天气,在此居高临下,能够望见当时的古都长安。

根据考古学家的勘察,乾陵墓道在陵墓的正南方,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到墓门。石条是交错砌压的,石条之间平面用铁栓板固定,又浇上铁汁。专家们初步鉴定,乾陵没有被盗贼偷窃发掘过。并且认为我们现在如果要进行发掘,困难也是比较大的,因为,石条之间十分紧密牢固,必须利用机械和热能,先将铁卡、铁杆、铁汁软化,才能顺利地将条桌面大的长方形石条,完整地取出。

乾陵地面上依山的形势,对称排列着精美的石刻群。其中就有武则天为自己立的"无字碑"。有人说,这是她表示自己"功高德天",难以用文字表示。也有人说,武则天遗言,已之功过,由后人评说,因而一字不刻。然而,当初的无字碑变成了有字碑。可惜,刻满字的碑,竟因千年的风霜雪雨的侵蚀,字迹已难辨认。唯有金代天会年间,"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纪", 是用女真文刻的,旁边附有有汉字译文,尚可以辨认。女真文现在已绝迹,这些文字是研究是女真文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料。真可叹,"没字碑头镌字满,谁人能识古坤元?"

一个经历了八十多个个春秋岁月的老妇人,一个武周皇帝,一个执政唐代半个世纪之久的政治家,她怎么把历代公认的墓前丰碑,这歌功颂德的场所,留下空白?从记叙她的两三件事中,应该可以了解她的为人秉性。

武则天进宫后,宫中有一匹暴烈的马,叫狮子骢,没有人能够制服它。武则天说,我能制服它,但要有三件器物;一铁鞭、二铁棰、三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用铁棰打它的头,再不服,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她执政后,就是用制马的办法,驾御群臣,形成了强有力的统治,保证了国家的巩固与统一。

后来徐敬业造反,让骆宾王起草檄文。武则天见檄文上虽然都是谩骂她的话,但文章写得非常出色,她一边读一边赞扬写得好,连连说:"好一个有才华的人!"并且叹道:"有此文才,却为叛贼所用,这岂非宰相的过失么?"她看完檄文说:"宾王原是能文,敬业未必能武呢。"随即令大将军李孝逸,统兵三十万,讨伐徐敬业。

武则天坚信自己的力量所在,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比其那石刻的文字更坚实永恒,她自信无需在碑上为自己刻写什么,这立碑不刻字,才是她--武则天真正秉性所在。

总之,乾陵无论是地面上的建筑石刻,还是地下墓穴的施工,以及整个陵园的规划设想,都充分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雕刻艺术的精湛技巧,代表了唐代高度的文化与科学技术水平。墓室内的文物珍宝。肯定异常丰富,一旦发掘出来,必将大开人们的眼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雨乾陵(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