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 发表于 2006-2-8 18:57:30

化学史杂录

杂录A.doc
《本草纲目》中的化学
安全炸药造福人类
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
钚及其元素符号Pu的来源
从失败中得到成功
发现氟的悲壮历程
核酸的发现和发展
亨利定律的历史概观
化学发展简史

杂录B.doc
化学鉴源与略考
化学研究中的基尼斯纪录
钾素•钾肥溯源
金刚石的老知识和新知识
开创制碱工业的新纪元
科学界首次有关氧气性质的试验记录
炼金术

杂录C.doc
量子化学史

杂录D.doc
卤族元素的发现
诺贝尔化学奖
铅笔史话
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
沈括在化学方面的成就
首次有关氧气性质的试验记录
味精

杂录E.doc
我国古代炼锌术及起源之争
我国历史上的石油
我国最早的化学研究机构
元素发现史
原子量测定的历史回顾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集锦

Franc 发表于 2006-2-8 18:59:16

中学化学知识史述

§1.1概述
学术著作或教学课本的开头,第一篇往往是《绪言》、《绪论》或《前言》,略述全书大旨或说明著书的经过和意图。中学化学课本也不例外,自建国以来使用的课本来看,虽屡经修改,但其前面都有一篇《绪言》,而且所述内容大致相同。
一般包括三部分知识:物质的变化和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发展简况;学习化学的意义。有的还介绍了学习化学的方法。我国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修订本)《绪言》规定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是化学。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为什么要学化学。怎样学好化学。”这些内容与过去化学《绪言》所编写的内容基本相同。从化学《绪言》教学目的来看,这几项知识中“什么是化学”又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其他知识都必须为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服务。
化学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的一门新学科。他们是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第一节课的。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迫切希望知道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学习化学有什么用处。一般供初学的化学书籍,总是或详或略地在《绪言》中回答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学习就不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化学《绪言》的这些知识,看来很简单,学生要记住这些知识的定义似乎不难,其实要学生真正搞清楚却也不容易。因为它们都是若干年来人们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得出来的结论,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应有的感性知识和历史知识,因而接受这些概念就不免有一定的困难。就以化学这个概念的定义来看,近年来课本上是这样写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结构以及合成的一门基础学科。”这个定义很完整、很全面、很科学,但学生却很难理解。因为这个定义是化学经过三百多年来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初学化学的学生一下子就搞清楚的概念,是很难想象的、也是不实际的。如果我们作教师的对化学知识的历史有所了解,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课本中的化学知识,就不难看出化学定义中的五项内容是逐渐充实的,首先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组成,到19世纪末才发展到研究物质的结构与合成。关于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组成,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有所了解,至于物质的结构与合成,即使举例来说明,一时也难接受,只有在以后的教学中反复加以印证。
至于要了解化学知识的起源,则需要追溯到古代的化工生产、炼丹术、炼金术、本草学等的产生和形成。因为古代的化工生产是化学知识发展的源泉,无论陶瓷的生产、金属的冶炼、酿造、染色、造纸等都是通过化学变化进行的,研究化学不可能不研究这些知识。至于炼丹术、炼金术、本草学中的化学知识也不少,都与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化学教学不是一定要把化学史知识都教给学生,但作教师的却有必要了解这些历史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以便从中得到启示,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能,有利于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指导教学。

Franc 发表于 2006-3-8 17:09:20

热力学性质手册

Franc 发表于 2006-5-3 06:30:51

数理化通俗演义

梁衡

Franc 发表于 2006-5-10 15:08:12

[英]梅森,自然科学史

mooooom 发表于 2007-8-31 17:05:40

好书,这下可以学习了. 谢谢楼主.

nopq001 发表于 2008-12-18 18:37:23

kunyuan100 发表于 2010-5-19 15:07:46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化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