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8-8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
是一个佛经里的小故事。说有大小两个和尚外出化缘,遇到一个女子,在河边踟躇不前。大和尚上前问道:施主可有难处?那女子皱眉告曰:这河水深浅不知,奴家欲去对岸而不得,师父可能帮我?大和尚遂身背这女子,涉水而过,片刻即返。小和尚不解,问曰:师兄,我们是出家人,身背一女子,这如何使得?大和尚头也不回的往前头,答曰:什么女子?我早就“放下” 了,为何你还没有“放下” 呢?
他们修行的境界是不同的。大和尚以色为空,背的坦然,亦放的轻松;小和尚则不然,尚执着于男女而不悟,眼见如此香艳,便更添一层魔障,不见本性。其实我们也大多如此,不能免俗的,否则又哪来这么多的烦恼?!不是说"三千烦恼丝"吗?每日,头发掉了又生,生了又掉,这些,全是烦恼的更迭啊,有始而无终,全不能如那大和尚一般,光秃秃的,将这些子的心头事完全“放下” !
有点强人所难了,但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难”字何尝又不是我们为自己开脱的籍口!大部分的烦恼,只要不是过分的执迷,还是可以放下的。像庄子,一生贫苦,虽时有不济,却也过的自在轻松,为什么呢?或许可以归结为思想的力量,从心底,源源不断的涌出自在的泉水。快乐,是跟我们的内在素质存在紧密联系的,比如思想,品质,素养、心志等。
不是荒唐,或阿Q式的自我安慰。构成一个人的内在要素,远比外在的物质条件和他人的眼光来的重要,我指的是对快乐或幸福来说。西方的人的需求的五个层次的划分,是比较世俗的,或者说是非常实际的。注意,我用的是"非常"这个词,倘若过分注重的话,基本可以肯定,你不会达到最高层次,你肯定会在中间迷路或常时间处于失望状态!如此,你又怎么会真正快乐起来,真正的将影响快乐的东西“放下” ?!
贫穷和快乐不构成冲突,相反,富裕可能更影响我们的快乐。因为财富积累的过程中,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产生利益交集,那么,随后,他们就一直会对你的自在快乐的生活施加影响。很显然,有时,我们夸大了外界的影响力,身不由己的,随波逐流。这,来源于我们心灵的脆弱。它变得很容易屈服于各种各样的外界影响之下,久而久之,便变得贫瘠,荒芜,这也是为什么,物质条件充足后仍然不快乐的原因。
“放”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我们都可以做到,它取决于我们自身,旁人对它没有管辖权。人的天性就是渴求快乐,避开烦恼的,这是促使我们“放下” 的原动力;而天性中自私自利的劣根则是阻力。所以,要想真的明白“放下” 的真谛,需要我们去努力,去悟,去认识,去体察,存在着的快乐之道。如同小猪的尾巴,快乐其实离我们不远,一回头就可以看到,感受到,但让人认识到要回头,这,很难。通常,都是在往前追逐着什么,鲜有回头的兴致。
其实,开头的故事里,还有一个道理是"渡",渡到彼岸的渡。烦恼,多是因人而起,产生于彼此之间,区别在于大小。倘一方能从心头“放下” ,无异于就可以渡人去彼岸,这是皆大欢喜的事。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所谓的人争一口气,其实大可不必。人生,悲欣交集。王勃诗曰:“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短短一生,与人斗,又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