庑殿重檐,巍然屹立。
南山寺大雄宝殿,类似皇宫建筑。
古寺依南郭,禅房苔藓封。
寒云萋白石,灵籁动青松。
客思惊秋笛,梵音下瞑钟。
故人天北至,良夜喜重逢。
明人龚大器一首《秋日南山寺访客》,让人们真切地感受着南山古寺的千年风雨沧桑。
南山寺——位于泰州老城东南,今泰州市水泥制品厂内,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三十年的历史。沧海桑田,南山寺现仅存大雄宝殿及其东面的几间附属房屋。虽经千年风霜,南山寺大雄宝殿至今仍翘角飞檐,巍然屹立,它是我国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也是泰州历史发展的见证。
1985年4月,应邀来泰指导文物保护工作的国际知名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对南山寺大雄宝殿赞赏有加。他说,南山寺大雄宝殿为庑殿重檐的屋顶建筑,类同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山东岱庙,是我国古建筑史上至高等级的屋面式样,因其稀,乃为贵,这可是要盖玻璃罩子来善待的宝贝啊!
南山寺地处古泰州的文化教育中心,其东南为文峰塔(南山寺塔),东北为学宫、泮池,再往东为文昌阁和望海楼,西边为拥有六十多间(座)亭、台、楼、阁、轩、廊的贡院。据光绪《泰州志》中的南山寺平面图,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南山寺的布局——寺坐北朝南,分主次二轴线:主轴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门、二殿、大雄宝殿,大殿左右分设钟、鼓二楼。殿间两侧建有侧殿以及廊屋,形成三合或四合院落规制;次轴线上,前后各有一座面阔五开间的殿宇,中间一侧另有较大型的殿宇,其他尚存有一些辅助用房及交通用屋。这种平面布置一般为中等偏上规模的寺庙所具备。山门殿南是市河,再南边是城墙,外为护城河。寺庙地势高敞,环境开阔。
南山寺大雄宝殿为庑殿重檐,楠木金柱,内外柱等高,脊桁下用叉手,建筑技法为元代以前常见手法,斗拱为明式做法,天花上用草栿作,梁枋上彩绘二龙戏珠和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以及动、植物图案,襻间枋下有明代天顺、清代道光以及1957年修建的文字记载。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瓦当、滴水上饰有龙凤图案。从大殿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明代中期风格,屋面则继承了唐代的建筑手法。庑殿重檐屋顶式样一般用于皇宫的主要建筑,以示尊崇或隆重。在江苏的寺庙建筑中只有苏州的文庙和泰州的南山寺是这种形式的古建筑。南山寺大雄宝殿在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寺原有铁质古钟一座,铸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00年),钟声洪亮,声闻数十里,今已不存。清人康发祥作《海陵竹枝词》形容此钟:
南山寺独面城墙,殿有洪钟制特良。
人说钟闻卅余里,哪曾送客到罗塘。
南山寺塔旧址位于南山寺东南,砖砌三层八面,又叫文峰塔或周公塔,今已不存。据清道光《泰州志》记载,上勒有“周公塔”三字,相传为宋代周孟阳家所建。文峰塔倒塌时间史书记载不详,相传为仪征郑节妇借宿时,焚香遗火所毁。嘉靖初年遗址尚存,嘉靖末年,僧官盛芳掘地取砖,在方孔中发现金佛像,当没入官,后来被夷为平地,遂失其所。到明代万历四十八年州守韦宗孔掘地三尺,寻觅到塔基,加以重建,基础和塔向一依旧制。到清光绪三年再一次焚于大火,邑人陈文铎等人募捐加以修复。
清人周虹《登南山寺塔》词云:
清人周虹《登南山寺塔》词云:
渡江夜,南朝雨,压顶朝分北固云。
春到上方风渐软,人游古寺日初曛。
机心息尽参禅久,钟鼓声声碧落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