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范公堤
范公堤是范仲淹出任西溪盐官时所建,有挡潮作用。在范仲淹倾私囊、尽全力的领导与支持之下,范公堤建成时有180多华里长、堤底宽3丈、高1.5丈,垒土护坡,成为当时盐场挡潮的重要屏障,也为当地百姓正常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保证。民国年间范公堤已变为公路,建国后多次修筑,裁弯取直,大部公路已不再是范公堤原基了,唯有草堰一段老公路四华里长,还保持原貌。
b、鸳鸯闸
鸳鸯闸指的是位于小海河头与串场河相接处的小海正闸及小海越闸。正、越两闸空地之间,四面环水,成为一垛子,两座石库建筑、造型相同,俨然浮于水面之上的一对鸳鸯,故有鸳鸯闸的美誉。此闸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泻洪排囟、抵挡海潮、控制水位、调节水系的重要水利设施。同时,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小海正闸位于宋代,小海越闸建于清代),此闸也是草堰地区盐文化的一个历史见证。
c、丁溪石闸
明代万历十一年(1584)与小海闸同建,原为2孔,清代乾隆12年改为5孔4矶心,计有11层高,深1丈3尺2寸,金门宽1丈6尺,矶心各宽1丈2尺5寸。5孔用板10槽相对启闭,东御海潮,西拽蚌沿河。1959年重建,改为4孔闸。
d、竹溪碑廊
位于草堰文化站内,是盐城市首家文物碑廊。碑廊在文化站大院的东、南两边,依墙而建,总长13米,宽1米,廊顶用青瓦覆盖,高低错落有致。廊两端附以半亭,翘角飞檐。碑廊墙上镶嵌着10余块宋代以来的各种石碑,包括“范公堤碑”、“草堰场告示碑”等珍贵石碑,反映了草堰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