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麓脉

时间: 2005-11-24 00:00:00 来源:  点击: 0

八百年前,南宋长沙一名官员,每天在城东处理完政务,晚上匆匆过湘江,接着弃船挑灯上山讲课;七百多年后,一个青年学子经常从学校出发,横渡湘江,和山上的同学在爱晚亭交流学习体会,探讨救国之路。那位官员,就是写出千古名句“问渠哪如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的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大教育家朱熹。而那位学生是“知识就是力量”在他身上得到了最为真实体现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他们上的是同一座山,这里面有没有文化渊源呢?

北方已经是万木萧萧的初冬,我只身去长沙探寻答案。在公交车上,长沙人见问去湖南第一师范,“啊?一师范啊,……”热情、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使人油然产生亲切感。第一师范位于长沙妙高峰西麓,黑色砖瓦,拱形门窗,厚实的墙体以弧形白色假柱装饰,集东方文化内涵与西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落,使我惊奇百年师范丝毫没有经风雨斑驳成为历史博物馆的感觉。全部房舍按教学、生活等功能分为几大院落,各院落均用内廊相联,浑然一体。院落间竹草丛生,古树环绕,幽雅宁静。后院风姿古朴的古井清澈见底,毛泽东在一师范求学时,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进行冷水浴,春夏秋冬从不间断。介绍一师范的文章说“这里有一张课桌,曾坐过一位读书人。当他合上那几本薄薄的课本时,中国历史也被他揭开了新的一章……”,一代轿子,真的就读了那几本薄薄的书吗?

毛泽东在此学习和工作近八年,一师范的前身是南宋著名学家张栻所创办的城南书院。1914年改为湖南省第一师范。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次年春并入第一师范,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这里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1920年秋至1921年冬,毛泽东担任附属小学主事和师范部国文教员。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杨昌济、蔡和森等一大批良师益友,创办工人夜校、组建新民学会,从事党、团组织建设和工农革命运动。

从一师范出来,穿过一条街就看到了湘江。橘子洲头,是湘江的一个江心小岛,长约五公里。从一个叫“朱张渡”地方坐船上岛,洲头是一个很大的橘子园。茂密的绿叶中间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红橘,遮天的银杏树黄灿灿如醉金落满枝头,在南国,这里俨然还是深秋。站在橘子洲头,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洲上空,眼前只有“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风景又在哪里呢? 导游指着西面暮蔼苍茫山色说:他指的是岳麓山。

第二天一大早,过了江,直奔岳麓山。山脚是东方红广场,高大的毛主席塑像,背手昂视远方。上山要过一个自卑亭,明清建筑,亭名源出《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远行,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治学、立业都要从低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最后达到峰颠,读书人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心态。联想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书,陪伴他走完了伟大不平凡的一生,如果他认为自己的学识已经够用,他建国后还那样孜孜不倦勤奋读书吗?看来,青年时期毛泽东已经领会了建自卑亭的真谛。

上山不久,看见了一个巍峨古雅的院落,白墙黑瓦的建筑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想必那就是著名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吧。跨入书院之前,我就被它的古朴、清新、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书院四周云雾缭绕,整个的被郁郁葱葱的古树名木所掩映。怀着仰慕的心情跨进了书院的头门。整个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营造出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视觉效应,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进了头门后,一个广阔的场地中间如同搭了湖南地方戏台。石砌台基,居高开阔。这就是缅怀圣贤朱熹和张栻登岳麓山顶观日出情景的“赫曦台”。在台的左右内壁上有烫金的“福”、“寿”二字,丈余高。“寿”字状如龙蛇缠绕,“福”字似猛虎下山,暗含这里“藏龙卧虎”。大门悬挂宋真宗题名的“岳麓书院”御匾,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遒劲有力的大字,气势甚大。二门有清代山长所撰对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步入院内,建筑左厢为教学斋,右厢为半学斋。穿过门廊庭院,最终在讲堂里停驻。讲堂檐前悬有“实事求是”的匾,是1917年湖南工专迁校与此的校训。“实事求是”源出《汉书》,说到献王治学时评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青年时代曾在杨昌济老师的帮助下两次暑假寓居书院半学斋求学、工作,“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影响。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课后,曾仿岳麓书院,书“实事求是”作为校训。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更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上升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成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原则。

学堂的大厅中央悬挂着两块鎏金木匾,“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为清代康熙和乾隆两个皇帝御赐。“学达性天”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修养;同时告诉你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道南正脉”则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

讲堂正中并排摆放两张椅子,老师讲课,为什么用两张椅子?原来是纪念八百多年前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那次著名的会讲。公元1167年,37岁的朱熹与年仅34岁的张栻在这里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学术会讲,二人同时登坛。会讲的高峰期曾三天三夜不下讲坛。二人分属闽学和湖湘学两个不同的派别,在学术观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一上讲坛便出现对峙,论辩双方互为论敌,气氛剑拔弩张、硝烟弥漫。那时节,正值深秋,堂前的枫香火一样红,树上的石榴灯笼一样明丽,油灯高悬在厅堂的上空,夜晚如同白昼一样亮堂。讲堂的青砖地面上及前庭的草坪上挤满了天下的看客,紧临书院的四周到处搭满了帐篷,载人的马匹多得连池塘的水都喝干了,一江之隔的长沙古城万人空巷,竞相结伴观战,妪叟妇孺如逢节日一般。两位世界级的大师,并未因为学术观点的不合而贬损对方,相反加深了友谊,通过空前绝后的激烈论辩,各自梳理了思想,从对方吸取了灵感,打通了通向真理的路径。由朱熹、张栻所建立的教学与学术会讲体系,确定了这座讲堂的文化学术的传播方式。直到今天,余秋雨、余光中、金庸等文化泰斗曾在这里开坛论讲,用同样的传播方式传递着中华文化。电视对他们的讲学进行了实况转播,通过这座讲堂给社会注入了动力。   朱熹除了在岳麓书院讲学外,又无法推却一江之隔的城南书院的邀请,只得经常横渡湘江,张栻愉快地陪着他来来去去,这个渡口,当地百姓就名之为“朱张渡”,以纪念这两位大学者的教学热忱。

公元1194年,朱熹受了湖南安抚使的职位再度来长沙。会讲时隔二十七年后,两位青年才俊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朱熹一边整理英年早逝的人生知己张栻的著述,一边置田扩建岳麓书院,增收学生,颁发了《朱子书

院教条》。朱熹白天忙于官务,夜间则渡江过来讲课讨论,回答学生提问,从不厌倦。他与学生间的问答由学生回忆笔记,后来也成为学术领域的重要著作。岳麓书院重又显现出一派繁荣。

岳麓书院正是有了文化哲学大师朱熹、张栻、王阳明,国学大师王文清、王先谦,教育家杨昌济,维新变法先驱谭嗣同、梁启超等“教同化雨绵绵远”的老师,才会有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蔡锷、邓中夏、蔡和森等“泉似文澜汩汩来”的学生。

从书院后门出来,继续上山。清风峡位于岳麓书院向麓山寺去的谷地,这里树木繁茂,绿荫浓郁,溪涧绕流,三面倚峰,令人游之顿入物我两忘之境。入口处看见一片很大的湖潭,由山上常年汩汩不断的流水形成。一个很显眼的亭子屹立在湖潭上面,四根红柱支撑,亭角飞翘,似要凌空欲飞的鲲鹏。这就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毛泽东求学时常与岳麓书院学生蔡和森等学友来此游憩、学习。秋天你若站在爱晚亭畔看麓山,枫叶漫山遍野的红,从山脚到山巅,一层一层叠上去,难怪杜牧站在这里写下了不朽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穿行在古树参天的森林中,千百种植物散发着泌人心脾的芳香,幽幽清风,淙淙小溪,鸟鸣啾啾。青松翠柏下长眠着城南书院的学生黄兴、岳麓书院的学生蔡锷……,这些革命将士会向您讲述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场,杜甫曾来过的古麓山寺的钟声要向您诉说千百年来的悲欢……。徜徉在这深山大麓里别有一份古典情怀,再浮躁的心也能够在这里沉淀。

恬静秀美的岳麓山高不过400米,她却包容着儒、释、道三家数千年的思想精髓。入世与出世、中庸与霸道、无为与有为在这里竟如此地融合,让你去选择、体会和感悟。千百年来,无数湖湘子弟在这里求学、论道、解惑,一个个竟成为叱咤风云甚至改写中国历史命运的人物。岳麓山是个谜,她是那样的凝重与肃穆,却又是那样的美艳醉人。但是,很快就会发现,这里更为珍贵的,却是它闪烁着“博于学问,明于睿智,笃于务实,志于成人”的文化精神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站在岳麓山上,呼吸是诗意的,思维是透明的。博大深邃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朱熹和毛泽东是几千年中华文化人的杰出代表,其卓绝的历史背后,隐藏着文化的大气和读书人千年相继的文化梦想。岳麓山有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以千年韧劲弘扬了教育对于一个民族的极端重要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繁荣昌盛而不懈追求与努力。

攀登自然之峰可以壮目,攀登精神之峰可以壮怀!说不尽岳麓山的深邃与博大,即使你走遍万水千山!

或许,这便是岳麓山神韵与魅力所在。

Tags:

( 作者: 编辑:

推荐阅读

  • 国内最值得去的十大最美海岛点击:1191 

    找一个美丽的海岛,带上自己的家人,带上亲爱的Ta,走在海边,吹着海风,看家人在身边嬉戏,恋人倚靠在你的身旁,向对方畅聊着悉日的平常,度过一个愉快的海岛假日,这大......

  • 中国分省行政区划图点击:3636 

    中国分省行政区划图...

  • 中国5A级旅游景区名单大全点击:406 

    5A是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评定标准。标准较4A级旅游景区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更能反映出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普遍心理需......

  • 台湾省行政区划图点击:2051 

    台湾省行政区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