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

时间: 2005-11-24 00:00:00 来源:  点击: 0

小麦地·油菜花·向日葵

我们是午饭后离开兰州向敦煌进发的。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天空还灰蒙蒙的,空气中弥漫着西北难得的湿气。越野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向西行驶,很快就进入一条准高速公路。(应该感谢国家的西部大开发计划,使我们的行程不至于太辛苦)随着兰州离我们的视线越来越远,车窗外的景色开始热闹起来。首先迎面扑来的是一片片金黄的麦地,麦子的香味从窗缝中挤进来,我仿佛看到了一堆堆麦垛堆上了天。而这一路上不断变换的麦田景象也让我备觉新奇而好玩,自己家乡的小麦6月就收割入仓,刚出兰州的小麦要到7月才成熟,往西到武威的小麦8月初才刚刚泛出金黄,真有一日之内遍历四季之感。

比小麦更红火的是油菜花。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金灿灿的散布在一片一片的梯田上,热烈而又奔放。就那么铺天盖地的向我们涌来,然后又在车后面快速的退去,就像是一群擦身而过的美丽姑娘,引得我们一次次的回首张望。与油菜花争奇斗艳的是向日葵。记得自己小时候在自家的菜地里种向日葵,先是在花盆里培育种苗,待到种苗长到10公分左右,再一棵棵小心翼翼的移栽在菜地的四周,形成一圈美丽的屏风。这里的向日葵却像小麦一样,在一片田地里密密麻麻的丛生着,使自己竟然一下子没有认出来,还差点闹了笑话。同车的朋友说,甘肃的葵花子是全国出名的,惭愧的是,我从小爱吃葵花子,却不知道甘肃是盛产地,不知道是自己孤陋寡闻,还是甘肃的葵花子品牌经营不到位。

乌鞘岭·天堂寺·西路军

尽管在车内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海拔表上的数字却在一点点攀升,温度表上的数字也在一点点下降。朋友告诉我,我们已经接近河西海拔最高处――乌鞘岭了。乌鞘岭在藏语发音为哈香日,意为和尚岭,史料记载“乌鞘岭地区气候变化无常,6-8月冰雹频繁,虽为暑天,逢雨即飞雪,有‘炎天飞雪’之奇景”。记载可能有夸张,反正我们是没有机会见证了,因为尽管当时天空乌云密布,雨却欲降还止。不过和尚之说却有道理,路的两边几座光秃秃的山包,上面一棵树苗都没有,被云雾笼罩着,苍凉而又冷峻。我瞄了一眼海拔表和温度表:3760米,摄氏15度。还好,我们早已准备了外衣。

汽车转过乌鞘岭,进入两山加一道的峡谷,云层愈来愈低,隔着车窗,空中的“行云流水”看的一清二楚。这时,远处中隐约升起一条乳白色的雾带,附近的山谷也渐渐融入仙境。同事说在山的背后,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天堂寺,寺内有佛家视为至宝的舍利佛骨为内脏的释加牟尼大佛像,传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而且还是周总理亲自起的名字。

史书说“乌鞘岭卫河西走廊咽喉,古丝绸之路要道,系军事要地”,其实地势最险之处,不在乌鞘岭上,而是翻过乌鞘岭后向西通向河西走廊的那段峡谷。1936年西路军一部在此遭马家军伏击,损失惨重,伤亡2000余人,参谋长、一个师长、一个师政委以及大部分排以上干部牺牲,史称古浪战役。后世对此争议颇多,抛弃当时中央的内部斗争不论,马家军当年至少占据了地利与人和两大优势。这条狭长的山谷东西绵延十数公里,我没有查到当时战斗的详细情形,但是这个地方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葫芦谷十分相像,加之当年马家军在河西经营多年,西陆军新来乍到,没有群众基础,消息不灵通,双方形势优劣立现。

白牦牛·凉州城·马踏燕

出了峡谷,祁连山迅速折向南北,一个辽阔的河西平原呈现在面前。我们停留的第一站是天祝县城,早就听说这里有世界仅存的白牦牛,其肉细腻鲜美。主人还给我们讲了这里流传着的一个白牦牛勇救牧民的美丽故事。我们故事听的入迷,没曾想,享受白牦牛肉并不简单,还得有几分酒力才行。因为天祝是藏族自治县,主人一般都以藏族礼节招待客人,饭前要给客人端上几杯当地的燕麦酒,此酒辛烈刚猛,一般人都很难招架。饭桌上,主人说天祝城向西10余公里,有个风景秀丽的“小三峡”,里面峭壁森立,水流湍急,林多草盛,一派江南气象。特别是小三峡里面的烤全羊最为独特,因为这里的羊与别处不同,“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住的是席梦思,听的是交响乐”。只可惜我们所来非时,刚刚下过大雨,峡谷不能进去。在夜幕降临时,我们悄悄的离开了天祝县城,城里面安静的可以听见远处的犬吠,一下子使我们白天烦躁的心情都平静了下来。虽然带着几分遗憾,不过没准这也是天公的安排,使我们留下了一种念头,好再次造访这里。

在华灯初上的时候,我们的车子驶入了武威市南城门,也就是古代大名鼎鼎的凉州城。汉武帝时,为了纪念霍去病对匈奴大获全胜,彰其“武功军威”而改名武威。记得当年第一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时,一股悲壮苍凉气流的直贯头顶,脑海中浮现出凉州孤零零地守候在遥远的大西北悲凉气象,却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够亲自来到这里。可是这里如今已经没有往日的苍凉意景了,后人重修过的高大城楼后面,也许一样的雄浑坚固,但掩饰不住的却是熙熙攘攘的车流。悠闲的市民在流光溢彩的商铺门前驻足流连,再也寻不见三国时期马氏父子治下西凉军的剽悍威猛之气。

除了诸多历史旧事之外,另一件使武威扬名四海的事是1969年这里出土的铜奔马。它

三足腾空,右后蹄踏着一只飞鸟,马头上一撮呈流线型的鬃毛指向彗星一般的翘尾。既表达了奔马风驰电掣的速度超过飞鸟,又巧妙地利用飞鸟的躯体扩大了着地面积,保证了奔马的稳定。它体形矫健,昂首嘶鸣,神势若飞,不但艺术造型优美,而且合乎力学平衡原理,给人以腾云驾雾,一跃千里之感,巧妙而形象的传达出古人“天马行空”的美丽意境。考古学家郭沫若为之取名“马踏飞燕”,后来还被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据说现在正在和巴黎埃菲儿铁塔、美国自由女神像一起竞争世界旅游的标志。

金张掖·卧佛寺·流沙河

凉州西去约300公里,来到甘州,也就是现在的张掖市。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在此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壁,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历来是丝绸之路的必竟之地,因为丝绸之路由此往西分为两支,往南经阳关到达波斯(今天的伊朗),往北经玉门关到欧洲。阳关和玉门关一南一北,北关本应称为阴关,为好听改称玉门关。古代张骞、班超、法显、唐玄奘等都是途径张掖前往西域的,隋炀帝曾于公元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臣在此聚会,号称“万国博览会”。马可·波罗也曾醉心于此,在张掖停留长达一年之久。此外城中还保存有完好的清朝山西会馆遗址,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中西文化交汇地。

张掖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以乌江米为最,古称“金张掖”,有“不望祁连山上雪,错将甘州当江南”之美誉。在去张掖的路上,经过一个村庄和一条河流,都是中国人妇孺皆知的。村庄是高老庄,河流是流沙河。看来西游记的故事并不是完全臆造,至少地名还是存在的。没准当年玄奘真的在这里经过逗留,并在后来的记述中提到这两个地方也未可知。当年天蓬元帅被贬下界后,有没有在流沙河居住没人知道,但是祁连山雪水形成的流沙河及其干流黑河,的确张掖的母亲河,因为张掖气候干旱,年均降雨量只有190多毫米,其农业全靠河水灌溉。

张掖市内有一卧佛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盘像而得名。寺院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载西夏国师嵬咩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臣佛而初建大佛寺,经过历代战乱焚毁和重建,现在大佛依然完整。文革期间,曾有来自北京朝阳区的红卫兵在大佛肚子上挖了个大洞,还好佛像没有受到大的破坏。想来文革真是人鬼颠倒,妖魔横行,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毁于一旦。最有意思的是,在卧佛的背后一幅绘于宋时的西游记壁画,画中的孙悟空却调皮捣蛋,不干正事,而猪八戒却平时任劳任怨、打仗冲锋陷阵,完全是首功一个。也难怪,毕竟这里是猪八戒的故乡。

霍去病·酒泉郡·嘉峪关

河西走廊从东走到西,戈壁大漠风光渐次浓烈,但绿洲也交替出现。尤其是临近各个州郡,都被绿油油的树丛和庄稼地掩映着。这也许正是当年霍去病在这些地方开关设郡的原因。但是酒泉却明显比张掖和武威更加荒凉和干燥,从张掖到酒泉绵延几百里的长城都是土夯成的,可见气候之干燥。酒泉人说当地没有扫大街的清洁工人,有句俗语形容的很形象,“石头路上跑,大街不用扫,空中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酒泉的风的确不小,酒泉的雨的确不多。

传说当年霍去病在这里接到汉武帝赏赐的御酒,为了表示自己和将士们同甘共苦,把御酒倒入一口井中,人马共饮。自此之后,井中之水甘如美酒,历旱不枯,酒泉之名由此而来。当然传说归传说,现在酒泉还是干了,不知是天灾还是人祸。井口边上有棵百年柳树,据说是左宗堂镇守边关时栽种的,当地人称之为左公柳,至今依旧杨柳依依,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它所见证的百年沧桑。现在,酒泉知名也许更多的是沾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光,神舟号航天飞船试验成功后,酒泉出了一种“神舟”酒,酒瓶做成一米来长的火箭形状,酒量再大的人也望而生畏。

来到酒泉不能不去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的称号摆在那里,任谁也不愿错过。嘉峪关顾名思义是美好的山谷,修建的的确壮观巍峨,集中国建筑之实用性与对称美于一体。传说嘉峪关建成之后,有一对燕子夫妻住在关内,每天早出晚归都是形影不离,但是有一天傍晚二燕归来时遇到风沙迷路失散,母燕进入关内,公燕却因城池关闭而撞死关门之上。母燕在关内盘桓数日,啾啾哀鸣而死。至今在城门后还有一方鸣燕石,敲之则啾啾声响。故事哀婉凄美,虽颇多夸张之辞,却尽道嘉峪关之高大险要。

作为明长城的西边起点,嘉峪关几百年来从未被敌人从外面攻破过。但荒唐的是,却几次被敌人采用迂回战术,从背后攻破,使嘉峪关行同虚设。其实想一想,这不正是中国整个万里长城的命运缩影么?高大雄伟的长城,对防御惯于金戈铁马的游牧民族无疑是一道铜墙铁壁,但是每次都是城墙不破先自内乱,把大好江山拱手让与外敌。当年修建嘉峪关的明开国大将军冯胜,最后被晚年多疑的朱元璋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

祁连山自天祝折向南边,形成一个开阔的河西大平原,到了嘉峪关又北折回来,向西直到敦煌一路都陪伴着我们。它大气磅礴的连绵褶皱上寸草不生,显得的深沉而冷峻,与远处高耸入云的山脊上的皑皑白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汽车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路边的一片片沙滩被风吹的光滑如镜,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熠熠白光。远远望去真是洁白如水,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王维“大漠沙如雪”的意境。只可惜这里没有长河,太阳离落山也还遥远,没机会见识长河落日是怎么个圆法了。

在敦煌略作安顿,我们不忙着去莫高窟,而是先直奔鸣沙山而去。鸣沙山是位于敦煌西南的一处沙漠奇观,不仅在于其山脊如刀,登之即鸣。更在四山环抱之内,有一汪“亘古沙不填,倒映碧蓝天”的泉水,状如月牙,因名月牙泉。我们脱鞋赤足,从月牙泉旁向鸣沙山顶攀爬。此时夕阳西下,晚霞洒满整个山冈,鸣沙山上有人一鼓作气在向山顶冲锋,有人则大汗淋漓的坐在半山腰喘气,远处则是丁丁当当接送游客的驼队。我不是诗人,但是此时胸中却也有一股莫名的冲动,只后悔没有携带相机无法记录下这一美妙的时刻。

拜会莫高窟是在我们到敦煌的第二天早晨,一个个洞窟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山背上,在晨雾笼罩之下,显得有些诡异。后来导游告诉说莫高窟现存700多个洞窟,我们看到的只是给僧侣居住的空窟,里面并没有壁画和佛像。400多个有壁画佛像的洞窟都被编号加锁了,平常对游客开放的只有30来个,而出于保护洞窟和分流游客的原因,一般每个游客只能看到10来个洞窟。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走马观花的看了10多个洞窟,并没有对壁画留下多深的印象。我只是有一个感触,无怪乎佛祖说现在是佛教的末法期,昔日的佛教圣地,居然只蜕化成一个供人欣赏壁画艺术的旅游景点,而再也无人关乎什么佛祖经义。

Tags:

( 作者: 编辑:

推荐阅读

  • 国内最值得去的十大最美海岛点击:1191 

    找一个美丽的海岛,带上自己的家人,带上亲爱的Ta,走在海边,吹着海风,看家人在身边嬉戏,恋人倚靠在你的身旁,向对方畅聊着悉日的平常,度过一个愉快的海岛假日,这大......

  • 中国分省行政区划图点击:3636 

    中国分省行政区划图...

  • 中国5A级旅游景区名单大全点击:406 

    5A是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评定标准。标准较4A级旅游景区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更能反映出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普遍心理需......

  • 台湾省行政区划图点击:2051 

    台湾省行政区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