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年编的《龙川县志》记载:“三龙潜焉”,北宋大诗人苏轼诗云:“龙潭飞瀑悬千尺”。位于义都镇的龙潭是古邑龙川八景之一,有原始生态的秀美风景,也有许多明清的古迹,如建于明朝的嶅峰书院遗址等,是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地方。书院藏深山-从龙潭口沿石阶拾步而上,步行25分钟左右便来到建于明朝的嶅峰书院遗址,书院是建在嶅峰半山海拔600米左右的坪顶,内有操场前有池塘,站在牌楼门前,一眼望去,村庄、田野尽收眼底。书院用的火砖与古邑龙川佗城城墙相似。因时代已久,建筑已成废墟,但当初之规模依稀可见。书院常有人祭拜,香火不断,有传南越王赵佗曾在此处读书,故又名“赵佗书院”。
龙潭水至清--从书院遗址沿着石砌路向南走,穿过一片青绿色的竹林,便来到了龙潭河石砌拱桥--龙王桥。龙王桥何时何人建不详,龙王桥东岸有两座桥碑,一座是嘉庆18年(1814年)立,一座是光绪29年(1904年)立,龙王桥下是叫龙潭母的水潭,潭水面积约一百平方米,夏天常有附近村民来此游泳。潭旁有一石屋,据说是仙女常在潭内游泳嬉戏,在此更衣。
河上有奇观--龙潭公位于龙王桥上400米左右,潭水面积约一百平方米,潭水瀑布高达一百米,龙潭公龙潭母潭水深不可测,两潭都是进水多,溢水少,古书云:“其穴潜通于海旁入洞庭”。
夏秋天时,经常西边雨东边晴,或东边雨西边晴,在太阳光照射下,龙潭上空出现五色彩虹,《南越志》云:“舜时五色龙乘云出入此穴”。
龙潭河水源于海拔千米的敖峰山,也是古邑龙川八景之一,苏轼诗云,“嶅顶峰高积雪多”,龙潭河南面还有海拔九百米以上的天柱峰,又名金笔峰、高寿峰和天尉峰,蔚然深秀。龙潭河上所有的山全是原始生态林、古藤、金色的火竹和青绿色的苗竹林等,站在山顶一眼望去,简直就像一片绿的海洋,竹子随风舞动,“涛”声阵阵,让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