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宫又名下宫。位于青山村南,太清湾北岸。前临大海,背依7峰。
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由张廉夫创建一座三官庙。二年后(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名曰太清宫。唐代李哲玄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名曰三皇庵。五代时期,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刘若拙自修“驱虎庵”供奉老子像。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刘若拙奉敕重修太清宫殿宇,新建三官殿,重修三皇殿。太清宫已具相当规模。邱处机、张三丰等著名道士曾慕名而来潜修。明万历年间,太清宫道教一度衰落。南京报恩寺憨山和尚乘机毁宫建海印寺,引起僧、道诉讼案件。万历二十八年,道教胜诉,敕命毁寺复宫。从此太清宫一带,又成为道教的一统天下。
崂山的宫、观、庵中,以太清宫规模最大。面积4442平方米,殿宇房舍150余间,分为单开山门独立围墙的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座殿堂,另有忠烈祠、经神祠二处庭院。太清宫规模仅次于北京的白云观,称为全真道教“天下丛林第二”。
三官殿内祀天官、地官、水官及真武大帝、雷神等神像。殿前有红白两株耐冬。一株高达3.5米,树围1.7米,冠幅遮蔽半个庭院。花期长达3月余,如火如荼,堪称奇观。树下立石刻“绛雪”二字。蒲松龄《聊斋志异》原以三清殿院中同令耐冬为红衣女子绛雪的化身,但该株已于1926年死亡,为了游人之愿,遂将“绛雪”之名移此。该棵耐冬树龄约600年以上,是崂山一宝。
出三官殿西便门,过逢仙桥,登步月廊,为三清殿。殿中祀太清道德天尊、上清灵宝天尊、玉清元始天尊神像。东配殿为东华帝君,西配殿为西王母。逢仙桥由著名道人刘若拙起名。三清殿门外东侧有一古老的榆树,树龄愈千年,是全国同类树中最大的一株古榆。学名糙叶树,高15米,主干粗3.7米。老干虬枝,盘结斜出,状如龙头,故称龙头榆,又名榆国老。此树民间传说颇多。
三清殿西侧一小院,名为关岳祠,内祀关羽和岳飞。祠外顺阶而下,是崂山第一名泉神水泉。神水泉之西是三皇殿,内祀伏羲、神农、轩辕大帝。偏殿为耿祖祠。院内有一棵古柏,名为汉柏,树上寄生粗壮的凌霄,盘绕汉柏,直达树梢。另在柏树离地6米的缝隙中,长出一株盐肤木,形成了一木三树,是崂山一大奇观。三清殿山门外,有一石碑,镌刻“海印寺遗址”大字,另有小字“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印寺于宫前,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复宫”。此处即为海印寺遗址,遗迹依稀可见。
三官殿东侧,有两个幽静别致的小院落,一曰翰林院,因其为清末日照尹琅若翰林所建而得名。院南一座两层楼房依山而建,名经神祠。
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太清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