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丛祠位于县城西南郊。该祠是祭祀古蜀国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合祀祠,为闻名全国的名胜古迹之一,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1985年被列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祀望帝的“崇德祠”原在灌县二王庙处,南朝齐明帝(公元494—498年在位)时,刺史刘季连将其自灌口移建于郫。后与丛帝庙合并,成为合祀望、丛二帝的“望丛祠”。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赵可度葺而新之。皇佑四年(1052年)重修。明末清初毁于战火,仅存杜宇、鳖灵二陵。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县李馨“伐石表道”,“始禁樵采”,保护了二陵。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经修复,并于祠内遍植柏树(1981年尚存207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祠东建“听鹃楼”。民国4年一度在祠内建公园,后逐渐荒芜。民国8年四川督军熊克武驻防于郫,曾拨款培修祠宇,并于二帝陵前分别竖“古望帝之陵”、“古丛帝之陵”石 碑。碑高丈余,下款刻“熊克武立,但懋辛书”。1969年碑被拆毁,仅存残块。今碑为复制件。
全祠原占地22亩,红墙环绕,古柏参天。祠正面有照壁,高丈余,上有但懋辛书“望丛祠”三个大字,字径2尺左右。照壁两侧各有大门,形若牌楼,格局十分独特。左门额书“德垂揖让”,右门额书“功在田畴”。祠中为祀殿,内塑二帝座像;正殿两侧有楹联二副:“蜀国破天荒,忆冠裳让后,水土平初,一德君臣三代远;巴人追地载,当花凤来时,杜鹃啼处,千秋风雨二陵多。”“巫峡西回,断岩猿声留胜迹;岷江东去,故宫鹃魂认前朝。”殿后及殿右为望、丛二帝陵墓。二陵相对屹立,状若丘山,相传为全川最古老的帝王陵墓。祠内有听鹃楼、避风雨轩、高船房、矮船房及亭阁多处,池塘、小溪曲折环绕其间。
望丛祠是纪念古蜀国两位著名君主望帝和丛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近年重修。殿宇陵墓之间,水池环绕,碧波荡漾。临水就势建有“稻荪楼”,“听鹃楼”等楼台亭阁。墓地及周围二百多株古柏,郁郁苍苍。每年农历端午节,附近民众都要聚集在这里举行“赛歌会”。赛歌会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参赛者都是普通平民,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场面热烈。望丛祠附近还有子云亭、杨雄墓和杜鹃城遗迹等游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