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脑桥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县龙脑桥位于县城福集镇以北的大田乡境,距泸隆公路1.5公里,横跨于蜿蜒曲折的九曲河上。该桥始建于明代洪武(1368—1398)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中央电视台于1991年在《中国桥》专题栏目中向全国和世界推崇过龙脑桥,其雄姿已载入中国古桥画册,名传中外。该桥是中国古桥中建造工程浩大,雕刻十分精美,造型生动别致,工艺精湛,艺术品位高,至今保存完好的全国罕见的古桥。它早已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龙脑桥是一座集建筑造型和石雕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桥为石墩石梁式平板石桥,全长55米,高约2米,宽1.9米,整桥共15跨(含桥头堡各一跨在内),桥墩14座,桥墩由四层灰沙岩石条垒砌而成。每块条石长3.10米,宽0.8米。其最大桥墩(即最大龙体)整石重约13.6吨,最上一块墩石中部凿成凹型,以便在上面安放石板作梁。桥墩朝上游一端凿成分水架势,以减少洪水冲击力。桥梁石板共30块,每块长不少于3.6米,宽0.95米,厚0.6米。其中最长桥板(3.85米×0.95米×0.6米)单重为5.9吨。桥墩间由两块桥板并列安置在桥墩凹槽口内,不仅桥面平整,桥板也不会左右移动,稳定性能良好。平桥的所有构件,不用榫卯衔接,条石之间也没有石灰或糯米浆(古代建筑用的粘合剂)等来粘接填缝,而是利用石板自身重量垒砌,利用石面粗糙纹路增加表面摩擦力,使石料固定,体现了古代工匠卓越的工艺才能。
龙脑桥为东西走向,东西两面各3座桥墩,均为素面无雕刻,中部跨河水面的8座桥墩首部(朝向上游一端),分别雕刻古代民间传说的吉祥走兽,有四条龙,两个麒麟,一只青狮和一只白象,这样的布局,是全国罕见的独特之处。其排列构思好,悦目自然,给人以气宇轩昂之感。
桥上石雕的工艺和技巧都十分娴熟,继承和发展了秦汉和唐宋的石刻工艺传统,夸张与写实相结合,并采用圆雕,使整个石桥的各部分雕刻,都浑厚刚毅,精巧规整,比例匀称,造型生动。其工艺精湛,手法之洗练,形象之生动,真鬼斧神工,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罕见之作。石雕在细部的加工处理上,一丝不苟。中间四个墩上各雕一条巨龙,龙头上的眼、耳、口、鼻、眉、髯、角,龙身上的甲、翅和流云,都线条明快,清晰流畅,整体看去栩栩如生。在龙的口内,有一颗重30多公斤的“宝珠”,是运用镂空雕刻技术从整体石上凿雕而成的石球,可滚动自如,但又不能取出,真妙趣横生。巨龙左右两个桥墩上,一雕雄狮,一雕大象,神态自如,安祥宁静,亦反映古代工匠的巧思和雕技,特别是象雕处理,非常巧练,颇具匠心。如象体雕得厚重,轮廓线条简练明晰,象鼻卷曲,长牙翘伸,大耳下垂,神态自然,给人以和静、端庄的感受。外侧两头麒麟,口衔绶带,张口怒目,两只火焰纹腿匍匐墩上。牛蹄形脚,一只踏兵书,一只踏宝剑,雄姿勃勃,气势昂然。龙、狮、象、麒麟于桥的上侧露头,下侧现尾,张牙伏爪,依次排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如遇河中水涨只淹没了桥板时,这些吉祥物在流水中只显露出头和尾,恰似活生生地在河中逆水遨游,可谓又是一大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