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地处戴云山脉东南坡。雄起于闽江南岸的戴云山奔驰三百公里而来,注定要给安溪留下些什么。这里到处是千米以上的山峰,像是一个个石头的巨人,不约而同地走到一处岔口。它们仿佛看到了东南方向的大海,于是在一刹间停下了南行的脚步。
我曾从永春的横口进入安溪,一路经过剑斗、湖头和蓬莱诸镇
,而后上清水岩。道路在高山峻谷间盘旋穿行,那山或壁立万丈,或危岩若倾,一副威严逼人的气势;水清则清矣却急湍迸射,呼啸有声;在险峻的山水间,浓密的森林重重覆盖,如叠锦堆绣。
不仅仅是山川雄奇秀美,安溪的文物亦可圈可点。安溪得名于那条宛转澄碧的蓝溪。唐代这里叫小溪场,置县则在五代末,当时取名“清溪”。宋宣和年间方腊在浙江清溪起义被镇压后,“清溪”便更名“安溪”。佛耳山下有宋时所建的詹公祠,纪念的是首任县令詹敦仁,至今香火不断。
宋代古刹清水岩矗立在一座千米的高山峭壁上,那一字排开,而又层叠耸立的庙宇,就像天上宫阙,擎天拔地的气势不禁让人目夺心摇。将岩壑之险化作亭台楼阁之胜,非大手笔莫为。而细看,三层庙宇的排列竟似“帝”字。清水岩,让世人从此仰视。
城南的文庙,前滨蓝溪,背靠凤山,山光岚色,交相辉映。它是江南现存规模宏大且保护较为完整的文庙之一。这座始建于宋代的文庙,历尽千年沧桑,洪水淹过它,大火烧过它,倭寇毁过它,但屡毁屡建,而且愈建规模愈大。它集石雕、木雕、砖雕、剪瓷堆塑之大成,完美精湛的工艺,使之成为建筑史上瑰丽的一笔。
朱熹在同安任主簿时,曾到安溪游玩。他觉得安溪县治所在地凤城的山川形胜,可比南剑州(南平)。他进安溪,走的是古驿道,途经官桥镇。在那里,他被水石相搏的壮美景象所吸引,留下“中流砥柱”的题刻。
南安和安溪各有一个官桥镇,两座官桥其实相隔不远,它们都是古代驿路的见证。南安的官桥位于福厦路旁,知道的人大约更多一些。而安溪的官桥,也是一座重要的集镇,安溪茶厂就设在这里。
官桥有座犀山,名不见经传,随万山起伏。犀山的好处在于它的原始和野趣。这里保存了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戴云山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在这里经营了一个树木的乐园。犀山有座独具特色的石寨,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石寨为方型,占地两亩多,外墙以花岗岩砌就,墙高7.5米,厚约3—3.5米。石寨建有三门,正门“仰圣楼”,取东北向。这座与当地建筑风格迥异的石寨,让人遐想无限——为何建筑这样风格的石头寨堡,是何人所建,文字无考,这给犀山增添了一层迷蒙的色彩。
石寨附近的关帝庙也很特别。庙为两层石构建筑,规制很小,形似炮楼。供台上没有塑像,只有一副对联。在河西走廊旅行时,我看到过很多这样的小庙,它们大都是边地驻军或流户移民所建。犀山益林村的户户人家都在门楣上写着“武威衍派”,他们的先祖可是从河西迁来的?
从犀山下来,天色突变,一场豪雨不期而至。我们在官桥镇休息,得以品尝铁观音独有的芬香和神韵。刚焙制的新茶,清香扑鼻,注入滚水,则条条舒开,如一位位妙龄女子展袖起舞。于是,我们轻轻啜饮,细细品味着茶香,品味着独特迷人的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