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横扫欧亚大陆,称得上是威震四方,不可一世。然而,就是西夏,他多次御驾亲征却未能征服。后来出师未捷身染重病死在征服西夏的途中。他的继承者带着强烈的复仇心理,对西夏大举进攻,铁骑横扫西夏全境,肆意烧杀掠夺,生灵涂炭,西夏的许多珍贵典籍横遭劫灭。大量西夏史籍文物被毁。而元人编修了《宋史》、《辽史》,就是不修西夏史,可见他们对西夏的仇恨之深。西夏文化几尽遗亡。
就是位于内蒙古西南部额济纳旗的黑水城,弥补了这个遗憾,把西夏文明重新摆在了世人面前。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在西夏古城遗址——黑水城一带发现了大量的西夏史籍和文物,出土近万件西夏原始文献资料。这是我国发现最多、最完整的西夏文书资料。如西夏的《天盛改定新律》、《官阶封号表》、《文海》、《汉合时掌中珠》等重要典籍资料。黑水城保存那么多的西夏国典籍和文物,可能是黑水城远离银川及靠近蒙古草原而未受战争的破坏,使西夏典籍和资料幸存下来。
据考证黑城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遗址。黑城最早是北方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古都,名叫“亦即乃”,就是党项语的黑水城。额济纳则是“亦集乃”的变音。黑城蒙古语称为“哈日浩特”,也是“黑城”的意思。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434米,南北宽384米,周围约1600米,最高达10米,东西两墙中部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墙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约13米的覆钵式塔一座,城内的官署、府第、仓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城外西南角有穹坊庐式顶、壁龛样式的伊斯兰教拱北一座,巍然耸立地表。
导致发现大量西夏典籍、文物的则是一个传说。有一个驻守黑水城的黑将军名叫“哈日巴特尔”,在被攻城的敌军围困黑水城时,把无数的珍宝埋藏于城中的井里,后来黑将军及全体将士同敌军同归于尽。从而构成了“珍宝之谜”。因此近代西方“探险队”据此传说多次来遗址探宝,从这里掠夺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重要典籍。至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
其中以沙俄军官科兹洛夫为最恶,1908年至1909年间他多次来遗址盗宝,从一座藏式佛塔里盗走西夏文刊本和写本数达8000多件,并发现300张佛画和大量木制的、青铜镀金的小佛像。另外,他还在一座公主墓中发现了画在丝绸、麻布和纸上的佛教绘画25幅,至今保存在列宁格勒博物馆。挖掘出的书籍中有著名的西夏汉文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人们据此解读了西夏文。
科兹洛夫为了炫耀他到中国“盗宝”的功绩,自己写了名为《蒙古、安多和故城哈拉浩特》一书,这是一本盗窃中国西夏文物的自供状,他在书中写道:“他赠送给探险队一大批收藏品,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纸卷、手稿,约有30U幅画在亚麻布,细绘料和纸上的佛像……,很有价值,体现了不同文明程度的金属铸像和木雕泥塑、画板、塔的模型和很多其他的东西。”“在哈拉浩特遗址度过的几天中,探险队总计得到下列各种物品:书、文字。纸、金属钱币,妇女装饰、若干家庭用具和日用品,佛像之类的东西;在数量上,我们收集的考古资料装了10个普特重的邮箱。”一普特相当16公斤,也就是说,科兹洛夫第一次盗掘了160公斤重的我国西夏文物。
后来在公元1915年,英国斯坦因以所谓的“探险队”名义窜到黑水城,又劫走了一大批西夏国的资料。英国彼得·霍普利先生所著的《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一书中,真实地记录了这些文化强盗劫掠我国文化珍宝的历史。他在书中写道:“这些人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盗窃行为,反感到心安理得,毫无愧色。这些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者盗走西夏文物壁画、手稿、塑像、铸像和其他珍宝,可以说总数是以吨计。今天这些西夏珍贵文物至少分散在世界上13个国家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里。”
解放后,在1982—1983年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组成联合考古队,正式发掘了黑城,弄清了地层关系和城市布局情况,发现了大量文书和其他文物,文书中有汉文、西夏文、蒙古文、藏文、古阿拉伯文等各种民族文字,总计编号有3000余号,现已将汉文文书中主要部分整理编成《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已公开出版发行,为研究黑城以及西夏、元朝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献资料。黑城也成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出土的西夏文字典籍,人们解读了西夏文。有关黑城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报告发表后,黑城便引起了世界考古学家和旅游者的关注,成为人们向往的神秘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