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多年来不曾有过的经历。春意如酒的四月,本省20多位诗人和作家,迎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到“草长莺飞,春光如画”的皖南,做了一次 “诗人之旅”。
青年时代为诗“疯狂”,“疯狂”之后不知何时“冷静”了下来,做起一些原本没有想过的事,一年又一年,窃以为将诗歌这“劳什子” 是彻底忘却了。不想2005年初春的风,在不经意之间,又吹醒了埋藏于心底已久的诗歌情结:办一个诗会,名曰“安徽2005新春诗会”,倡导“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创作新风,改变诗歌的边缘化状态;在红尘滚滚的商业社会,去传播诗的品位,人文精神……
那天下午,在桐城南路的一个茶社里,安徽生活广播、《诗歌月刊》、《江淮时报》、经天文化传播公司的几家老总,以诗的方式,在一杯清茶的淡香中,就把“联合主办”这事给敲定了。说到动情时,大家就去喝酒了,因为喝酒有时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酒醒之后,第一件事就应该是找钱了!
我陪同经天公司的老总梦鸽女士,怀揣经过精心策划并填上了一些“公共话语”的方案,按预先的约定,到了 “恩龙世界木屋村”。在走进这家公司老总的办公室之前,“安徽诗人之旅”这六个字,绿意盈盈地,不知从什么地方就跳了出来,让我有些激动。很快我就让这位民营企业的老板,好象也有些激动了。
不过,我激动的更多是活动的文化意义,老板可能更多是因为活动的商业意义;所以说到关键处,便少不了有些周折。但无论如何, “安徽诗人之旅”终于从一个偶然冒出的创意,踏上了南行之路。
一路是多彩的田园,葱郁的林木,蒙蒙雨雾中的村庄;满车人的心情都有几份湿润,又有几份热烈……傍晚到达,扑面而来的是一场接风洗尘的招待酒会。当地的市委、市政府,还有宣传部、文联、旅游局等头头脑脑都“亲自”出席了酒会,举杯之间表达了他们的欢迎和重视。“诗人之旅”一边吃着当地“绿色”的土菜,品着当地产的白酒,一边互相抛洒广泛而有情趣的话题,真的是满场春风。
意犹未尽。于是“诗人之旅”和“木屋村”开始了联欢。一番颇为浪漫的欢歌笑语之后,天遂人愿,雨停了。深夜时分,“诗人之旅”便渐渐融化在一座座清幽的木屋和朦朦胧胧的红灯笼之中了。
据介绍,差不多可以说就是“农民”的这位公司老总,为了当地农民的日子更红火一些,带领乡亲们开发荒山,终于折腾出一片特色林果园和千亩银杏观光园,赚来了一些名气。到2000年,不知什么原因,促使他“惊人地一跳”,依托千亩银杏园和澄碧的人工湖,建设出了这座木屋村。由于创业事迹的某些相似,已被称为南方的“刘老根”了。所以赵本山也曾慕名来到这里,有两位“刘老根”的合影为证。
几十幢木屋别墅,散落在山野林木之中,对久居闹市的诗人、作家来说,这差不多就是精神的乐土,已经够了。
“翌日清晨,山林鸟鸣∕我们早早起床,走出木屋∕啊!好一派绿色风光∕绿草,绿树,绿山,绿屋∕清新的空气∕醉人的花香∕错落有致的幢幢绿色木屋∕镶嵌在迷人的山梁∕我们拥进大自然的怀抱∕啊!天蓝地绿”……这是老诗人卞国福先生的后来写出的诗句。
“中华民俗风情园”是恩龙木屋村中的亮点。苗寨、傣寨、佤寨、哈尼寨、彝寨、蒙古包、摩梭人家等许多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星星点点地分布于山野之中。那些少数民族演员,为游客表演着佤族土著狩猎、苗族抢婚、傣族泼水、摩梭人家对歌等民族风情歌舞,虽然不知道是否原汁原味,但已让“诗人之旅”比较快乐了。
后来有作家妙笔生花:雨后的木屋村,掩映在青山秀水之中,处处花香鸟语,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宁静幽谧;木屋文化景观的神奇与民族风情的古朴相映成趣,青山秀水、繁花秀木之中,让人充分感受到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生活意境。甘臻先生也有些抑制不住了:“绿色的小木屋呵∕我可不可以不走∕让时光就此停留∕……还有美丽的傣族姑娘哟∕我可不可以∕多看你一眼泼水的姿势∕”……
4月26日,仿佛是安徽诗界的节日。一台以“绿色的木屋”为名的大型同题诗歌发表会,这天在合肥花园宾馆浓情亮相。宾馆内外被包装得一片亮色,春意融融,漂亮的礼仪小姐迎接着各路嘉宾,喜气洋洋。省政府、省企业家联合会会、省政协、省作协等有关负责同志也欣然出席。本省广播、电视主持人魏民、马骏、李强等,配乐朗诵了张育瑄、江文波、王明韵、张岩松等10多位诗人的同题诗作,声情并茂,为现场的观众描画着一座“诗化”的“木屋”: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medern的污染∕松林掩映的山冲里∕只有童话里才有的小木屋∕时隐时现……”人们穿过喧闹的都市和忙碌的生活,终于在这里静下心来,默默地品位一个“绿色木屋”的童话,和“时隐时现”的那种久违的诗意。
诗会之后,省城的各大媒体作出积极的反应:
“诗人们风格各异、时代气息浓郁的作品,对‘绿色乐园’‘诗意生活’的真诚向往,使与会的各界人士如沐春风,分享了一道诗歌文化大餐。
“本次活动是由名诗人创作、名主持人朗诵、名家献艺、名人荟萃的文化盛事。
“‘安徽诗人之旅’的‘开营’,唱出了一个完满的乐章。”
一片赞扬声中,每当沉静下来,总是想起我们经过策划,让“刘老根”在“诗会”上说出的那段话:“我们用木头建起了一座古朴、自然的木屋世界,诗人们是在用艺术的语言,建设人们精神世界里的‘绿色木屋’。只有将恩龙的木屋与艺术家们创造的‘木屋’和谐地融为一体,才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绿色木屋’。”
回头一看, 这段“很文化”很让人回味的话,其实说出的不是“刘老根”,而是我们自己的心境:既要物质的“木屋”,又要“绿色”的诗意;所以一路走来,一路走去,总会是若有所失,甚至哭笑不得……我们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刘老根”,要是从骨子里真的理解这段话该有多好;但无论如何“诗人之旅”还要继续旅行,为了有些迷茫的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