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只学中文,不学外语,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不曾学过一节外语,够倒霉的了。时下,人们热衷于学英语,学电脑,学开车,并把这三种知识说成是21世纪的入场券。看来,我是没资格进入21世纪了。没学过英语,而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学了汉语。上小学、上中学偏爱的语文,那可全是汉语,连一个英语单词也没有,其他几门功课也是汉语。后来上大学读中文,主要课程就是汉语,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文学课其实也是汉语课,就连开设的外国文学课也是用汉语讲,汉语学的。学汉语多了,便对汉语情有独钟,越感到汉语魅力无穷。韩麦尔先生说他们的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不!我说,汉语才是世界上最美最美——最好听,最好看,最丰富,最明白,最精确的语言。它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语言。
首先,世界上学汉语说汉语的人最多,学了汉语用处最大。全世界说汉语的有10几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除中国、新加坡等国绝大多数人说汉语外,其他许多国家的许多人也在学汉语说汉话。世界上的国家很多,语种语系也多,唯独说汉语的人最多。没有魅力,能有这么多人还包括许多外国人用和学吗?
其次,语汇丰富,易于表达感情。汉语语汇丰富的程度无与伦比。譬如说“看”的意思吧,那就有很多种选择,你可以挑选出最能表达出你的意思的那一种说法,看,观,望,瞧,瞅,瞟,瞥,瞄,阅,窥,乜斜,了望,俯瞰,仰望,瞻仰,等等,还有瞪、白、横(如横了他一眼),等等。另外,观赏,欣赏,侦察,审查,查阅等等,都含有看的意思。表示死的意思,选择余地更大,褒贬分明,该用什么词用什么词。历史上天子皇帝死了曰“崩”,皇后或大官死了曰“薨”,常用的有:死,亡,殁,去世,逝世,老了,不在了,与世长辞,长眠不醒,牺牲,就义,成仁,倒毙,离开人间,离我而去,永远不回来了,停止了思想,心脏停止了跳动,驾鹤西去,归西了,上西天了,见马克思了,凉了,硬了,忘出气了,见阎王了,呜呼哀哉了,等等。另外,自杀,自尽,投河,自刎,自缢,脑袋搬家,身首异处,等等,都是死的意思。艺术作品中,各地民间,人们的口头创作里,都有许许多多种关于死的说法,无法尽述。所以说汉语的语汇最为丰富,最有讲究,最有学问了。据说,把外国的作品译成汉语比较容易,外国的词语比较少,一般来说,它们的一个词语,汉语就能用好多个词语来翻译,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同一句外语,译成汉语就不一样,同一篇同一部外国文学作品译成中文后差别就很大,汝龙译的契诃夫的《变色龙》与黄之瑞译的就很不一样。傅雷译的莫泊桑的《项链》也有别于王振孙的译作。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汉语的语汇太丰富太丰富了。而要把汉语译成别的国家的语言,相对来说,就困难一些,译成外语后,有的就不那么准确了,有的译文与汉语的原意不符,走了调,变了味。有的诗词,成语,他们甚至无法翻译,还会闹出不少笑话。“一点两点三点冰冷酒,百头千头万头丁香花”;“湛江港清波滚滚,渤海湾浊浪滔滔”;“空空寂寞宅,寡寓安宜寄宾宿,迢迢逶迤道,适逢邂逅遇迷途”;等等。这些与汉字有关的对联,他们断难翻译。
再次,汉语发音响亮,语调铿锵,富于变化,具有音乐之美,汉语讲平仄,分阴阳上去,还有轻声,还有变调。平声字发音响亮,古代作诗填词押韵都落到平声字上,整篇诗词,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音韵和谐,富有音乐之美。现在有些诗词也还讲究这些,特别是戏词,歌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就是一般的词语,成语,也是平仄搭配,音调和谐。有个别不和谐的,经过调节,达到和谐。于是就有了“一”“七”“八”“不”的变调,在仄声字的前面就读平声,在平声字的前面就读仄声了。有些三声字在三声字的前面就读半三声,即把“214”的调值改读成“211”了。外语中未必有这些讲究。
最后,我想说汉语中的汉字。我想,汉语优于别种语言,首先在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统一的特征,是连接所有中国人的文化纽带和文化标志。文字分甲骨文,象形字,会声,会意,形声,繁体字,简化字。笔画有横竖撇捺点提钩,结构有独体、上下、左右、内外、还有上中下,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写法也各不相同,竖可分为悬针竖,垂露竖。点可分为左点右点。字体,过去分真草隶篆,现在字体更多,而且越来越多。楷书又有颜柳欧褚苏黄米蔡之分。其他字体之多,足以使得外国人垂涎三尺的。宋体,魏体,楷体,行楷,舒体,隶体,黑体,圆体,综艺体,琥珀体,广告体,等等。宋体里边又可分为书宋,标宋,报宋。圆体又分粗圆,细圆,准圆。魏体里边还有新魏。另外这些字体还有许多变体。现在电脑中还出现好多种叫不上名字的字体。这些,外国文字中,他有吗?有些只有那么20多个字母,变来变去,排列组合,组合排列,仍然是那么几个,哪有汉字精采!有些语言字母即使稍多一些,或者也像汉字一样,系笔画结构,又怎能与汉字相提并论!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是国粹。一幅书法作品,抑或是一个字有价值连城的。
我曾见一位书法家为人作一幅中堂,那是一个大大的“鹤”字,可细看,又像一幅画:一只立鹤翩翩起舞。外国语言文字中,能有这种作品吗?
几个月以前,我到伊川高中,在老同学处见到了英文报纸。这位懂英语的老同学订有全年的英文报纸。我随手拿了一张看了起来。我这个英文盲看了半天只看见满纸都是圈圈柄柄,像蚂蚁一般,没有一点动感,快感,活感。排版非常呆板,一律横排,字体全部是印刷体。26个字母在一张报纸上反复出现几万次,看时能不感到索然和疲劳才怪。老同学说,英文报纸都是横排的。我想也是,如果将那些字母竖排起来,一个顶着一个,那像什么样子。汉语的报纸就不同了,横排,竖排,字体千变万化,浅底,深底,反白,图文并茂,看着就轻松多了。此外还有,中国的律诗,词赋,元曲,杂剧,相声,灯谜等形式,都是汉语的优势。还有语音双关、语义双关,歇后语等修辞手法更为汉语增添无穷魅力。或许是我对汉语有着执著的偏爱,总觉得汉语最好,似乎缺点也成了优点。我知道汉语存在难读、难写、难记、难认的毛病,还有语音,语法,修辞,逻辑,词义,词性,词类,写作时还要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等,所以,学好它决非易事。但我还是认为,要学到好的东西,都是需要付出劳动的代价的,正因为学汉语存在“四难”,它才越发珍贵。好的东西都不是可以轻易得到的,正如李大钊所说: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有些人重外语而轻汉语。中国已入世贸,与世界接轨,外语会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你千万不可轻视汉语的学习,舍本而求末。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想,用的最多的还是汉语。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在世界舞台上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汉语的作用也必然会越来越大。最近有美刊称:缺少中文教育对美国不利,中文也是一门关键语言,如果美国不培养一代讲中文者,美国将在贸易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面临困难。作者还对目前只有5万名在校儿童学中文的现状担忧。另据新闻网10月10日,2000年时美国在家讲中文的人有200万,比10年前增长62%,成为美国除西班牙语外的第二大外语。现在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中国人学汉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没有理由不学好汉语,不能忘了“回家的路”。如果谁有意地贬低汉语的作用而本末倒置地强调外语的学习,那么我怀疑他是外国派来的间谍,正在实施和平演变计划,因为要消灭一个国家往往是从消灭这个国家的语言开始的。
听,电视里正放歌曲: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汉语魅力无穷。如果我有机会学习外语的话,我仍不会抛弃汉语——这一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学习。?
(注:1。韩麦尔先生是都德小说《最后一课》中的人物。?
2。“一点两点三点”句是与字体有关的对偶句,引自曲剧《风雪配》。以前“冰”的写法是前面一点,“万”字的繁体是草字头。后两个对偶句都是古代名人的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