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伟就要乘上西去的火车,到北京上大学了。此时,他的心情是何等的不平静呀!他的父母,亲友为之高 兴, 他的老师,同学向他祝贺。吉庆之余,人们怎能忘记大伟肯于钻研学习的日日夜夜呢?还是大伟中学时的数学老师道出了人们想说的心理话:王大伟确实是个肯于钻研的青年人。
是的,大伟并没有高中的学历,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初中生,是靠自学,使他走上这条成材之路的。
一九七八年,十八岁的王大伟初中毕业了,他多么留恋学生时代的生活啊。他知道,形式发展之快,四化建设急待一批有文化的人材。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少了,不能适应形式的发展。他要自学高中的课程了。他的理想是有一天还能回到沸腾的学生时代,再过一段学生的生活。他用自己无声的行动一点点向这个目标攀登。白天,大伟要去地里干活,晚上托着疲劳的身子一学就是小半夜。越学越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了,越学越感到其味无穷。他为了弄通一道题,不知费了多少心血,一遍又一遍不知算了多少遍。有时连用的草纸也数不清了。他的脸一天天明显消瘦,体重也减少了十几斤。时钟已敲过十下。“快睡吧,大伟,明天还得干活呢?”妈妈第三次催他了。“哎,一会就睡,保证误不了明天的活”大伟知道,家里生活不宽绰,是要帮爸爸干点的。可他不能放下这道题,还要算下去。妈妈疼儿心切,要采取强令政策了。她关上了电闸,以为这下能镇住儿子。可一会儿功夫,大伟的小屋又亮了。是他早准备好的蜡烛燃起来。“咳,真没办法呀”。还是依他的性儿吧,妈妈只好又把电闸。高中的其他课程,是凭功夫硬磨会的。高三的数学难度大,光有功夫入不了门也不行。大伟忘不了自己初中的赵老师,他是理科大王。大伟决定走出去请教。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大伟步行五里来到赵老师家,上门求教。“老师,我想请您教一下高三的数学课”。“怎么,高三的?”“初中念完就直接学高三的,这怎么可能?”“高一,高二的课程我自己看过了,估计问题不大。”赵老师知道大伟在校时是个出色的好学生,他这种吃惊要让实际来检验吧。赵老师出了五道题,考考大伟。心想,你能答对三道,就算有希望。出乎意料的是大伟答对四道半。老师高兴地要把他抱起来。“有希望,有希望”连声有希望的话把大伟造愣了。赵老师开始给他讲课了,大伟听得那样入耳。心有灵犀一点通。大伟肯于钻研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这位年过半百的赵老师,他要把自己的全部知识都掏出来,教给昔日的学生王大伟。在赵老师的指导下,大伟的进步更快了。高中的全部课程学完了。尽管这样,他比起正式念过高中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有距离的。第一年,他参加高考,名落深山。320分的高考线,王大伟只差了10分。可是,他并没为此悲观,他似乎真正看到了希望。那就是努力、奋斗。他不甘心,也不会就此罢休,而是比以前的劲更足了。又用了一年的苦功夫,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接到录取通知单那天,大伟的高兴心情别提了,简直难以形容。他第一个跑到教他数学的赵老师家报喜--老师,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大伟走过了一段十分坎坷的大道,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他迈出了多么令人吃惊的艰难步伐啊!而今,他就要远征了,即将开始他新的学习生涯。他怎能不思绪万千呢?他
的父母、亲友、老师又怎能不为此高兴呢?是啊,王大伟的理想是凭功夫堆成的,是靠毅力磨成的,几年的苦功没有负这样的有志人。
奋进吧,继续刻苦吧!肯于钻研的年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