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呼啸山庄》

时间: 2005-11-25 00:00:00 来源:  点击: 0

记得我在大学里第一次读《呼啸山庄》第十五章的节选部分的时候,读到精彩的部分真是忍不住拍案叫绝,我读的第十五章是全书的高潮之一,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描写了凯瑟琳(Catherine)大限来临之前与情人相见的生离死别的“骇人”场面。作者通过对一对“冤家”碰头互相指责实质上是互诉衷肠的吓人景象来表现了一种极端的、暴风骤雨似的爱。那时候我当场断定这是一部相当精彩的小说,但因时间限制事后并没有找来英语全本或者注释本来通读这本小说。过了一年后我读了有关这本小说的说明介绍和一些选段后我当即意识到这是一部思想意义相当深刻伟大的小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令人遗憾的是《呼啸山庄》于1847年出版半个多世纪一来一直受到冷落,一直没有什么人发现它的文学价值,相反遭受了猛烈的抨击。小说的作者也于小说出版后第二年后悲伤地死去。就连小说的作者艾米莉的姐姐夏洛蒂似乎也对这本小说不能理解。1850年她妹妹去世后的第二年,她为《呼啸山庄》写序,为妹妹辩护,可是语气之中带着歉意:这是一部粗糙的不太成熟的作品,要是假以天年,作者能写出更好的、更成熟的作品。我不知道夏洛蒂是迫于当时评论界的压力才这样说的呢,还是她也不很理解妹妹的这部小说的价值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呢?如果她也不理解,我是能够接受的,我可以这样认为:尽管是一起生活了很多年的姐妹但未必真能知己知彼,更何况在当时社会有些女孩子的“叛逆”、说出来要遭“天谴”的秘密是不能对别人说的,即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夏洛蒂也的确是研读了她妹妹的作品,但她未必会把小说的人物性格和思想观念与她妹妹“联想”起来。她认识的妹妹可是一个害羞、腼腆、不愿意与陌生人说话整日喜欢孤独的游荡在英格兰北方原野的小女孩,一辈子也没有谈过恋爱,也不知道爱情的滋味。我也很难想像这个没有谈过恋爱的腼腆小女孩怎么能写出那样狂风暴雨般的爱情呢?她可是个害羞的“冷冰冰”的女孩,就是有人向她求爱,她会用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将人家给吓跑。但这说明她不需要爱么?不喜欢爱情么?不是的,她是个表面有些“冷”内心却激情似火的姑娘,只要求爱者再坚持一点,再“进一步”勇敢地打破她固起的那并不牢固的坚冰那就可以得到她柔情似火又激情澎湃的爱了。正如小说里所描写的:

那时候我正在海滨享受着一整个月的好天气,谁想碰到了一个最迷人的姑娘--在我眼里,真是一位天仙--在她没有理会我之前,我始终看待她的。我从没有把自个的爱情说出口,可是如果眉目也能传情,那么一个白痴也能看的出来我已经沉溺在爱河里,没了顶了。最后。她懂得了我的情谊回报了我一个秋波--啊,也不提多甜蜜,你尽管去想吧!可是我怎么办呢?说来丢脸,我就像一只蜗牛似的,冷冰冰的缩回去了,对方每向我瞥一眼,我就变的越冷淡,越往里缩的紧。可怜这个天真的姑娘,到最后竟怀疑自己的感受来,以为自己闹了个大笑话,窘得像什么似的,硬是要她妈妈依着她,一溜了事。

就因为有了这种怪脾气,我得了冷酷无情的名声,多么冤枉,只有我自己心里明白。(节选第一章,方平翻译)

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女作家的心理自白!

可是一百年以来,《呼啸山庄》一直被西方文学界认为是一本“奇怪的小说”,她就像一个难解的迷一样吸引东西方学者想极力解开这个迷。恐怕在整个世界名著里在也没有哪一本小说能像《呼啸山庄》引起的争议这么大了。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小说的主人公,女作家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狂暴、凶狠、自私的“魔鬼”呢?争议的焦点之二--也是最重要的焦点--是这部小说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也就是它的思想意义!

现在听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发觉小说主人公--希克历(Healthcliff 注意主人公的名字英语拼写的含义)的人格价值,而不在单纯的认为他是一个残酷无情、自私狠毒的“魔鬼”了。我认为这是对这部小说从新认识的一个进步!小说的主人公希克历即不是一个完全堕落的凶狠魔鬼,也不是一个具有“旷义精神”的的浪漫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常人,具有人性的很多共性,也具有人性的很多偏激个性。主人公希克历的人格发展,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希克历出走为分界线。小说作者所欣赏的希克历性格主要表现在少年阶段,那时的希克历是个敢爱敢恨、正直勇敢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英雄化身。少年时的希克历与凯瑟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互相欣赏并恩爱,但来自与家庭门第的阻碍,两人却不能结合,这对主人公希克历后来的人格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出走归来后的希克历已经完全变了个人,变成自私凶残,充满了可怕的复仇变态心理。这种巨大的可怕变化是很难让人理解的,对主人公希克历这种性格上的变化原因分析是复杂的、也很难得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结论。我相信很过读者与我一样比较能接受出走前的希克历,而谴责他归来后可怕的复仇心里,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地位的不公自小受到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虐待、毒打、歧视、谩骂等痛苦而造成的人性扭曲,一方面是被一种刻骨铭心的真爱炙燃至骨髓,但社会差异等因素又深深地要压灭、嘲弄、鞭挞这种可怕的感情引发人性感情上的难以铭状痛苦而造成心理上的“越轨”变态。小说的主人公希克历人格就是在这样双重的压迫下由一个勇敢反叛的浪漫主义发展到自私残忍、变态复仇的毁灭主义。这是非常可怕的,小说家爱米莉小试图以人性这种可怕的转变来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不容忽视的信息:尊重人性,尊重爱情。

关于这部小说的思想意义来说十分复杂,很难定论,但是现在世界对这本小说的思想内涵所能达成的认识,我个人认为,请恕我斗胆,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比如说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那是由于社会关系中的不公造成的;可以认为她描写了一个人物的可怕的心理状态,他在长期受折磨和虐待下不仅要报复别人还不断自我折磨的精神状态;也可以认为她是一个爱情故事,充满了疾风暴雨的激情,不可理解的情节以及鬼魂对人的灵魂的呼唤。的确小说是表达了这两种思想,但如果仅仅是这样认识的话,那不免低估了小说的思想境界。我认为可以考虑女作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背景,认识的更深刻一点。我个人认为,尤其在我重读了小说的英语版、中文版之后,这是一部反对宗教迫害、反对阶级压迫的反叛小说,充分描叙了18世纪英国乡村惨淡的生活状况,揭露了英国“上层阶级”荒唐无耻的生活作风和对贫民的压榨、迫害的残酷本质。尽管小说没有涉及到有关英国“贵族势力”的情节描叙,有的只是一些“乡绅”、“地主”,但这是一种象征手法。百年来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提到这一点,包括小说的著名翻译家方平先生在《希望在人家》对这本小说的论述中也没有提到。当然关于这个论断我将来想在我的《解析呼啸山庄》这本书里详细论证,这里就不深谈了。

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推荐《呼啸山庄》,把她列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但是有关这部小说怎么个“伟大”他似乎也没有论证清楚,反而提出了这部小说的一些“缺陷”,说是“结构臃肿笨拙,.....她要讲的是一个牵涉到两代人的故事,这是一桩很困难的事情,艾米莉做的不成功,一个有经验的小说家可能会找到更好的方法”。

对这个论断我支持翻译家方平的说法,毛姆未必是艾米莉真正的知音。这部小说的结构是很复杂,先后采取了顺序-倒叙-顺序,还伴随着插叙、补叙搞得人晕头转向。但是这样的结构可以说是深思熟虑的,也是非常适合的这部小说的情节的。小说以第一人称借房客洛克伍德将故事叙述出来,而洛克伍德又是靠两家历史的见证人、保姆纳莉以讲故事的口吻描述了整个故事--这简直是天才的构思!这“双重叙述架构”的精妙的安排可以说是出自于当时相当具有独创精神的“天才手笔”!我个人认为这部小说除了以这种“复杂”的方式以外任何一种方式来安排结构都会减损这部伟大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意义,而且也都是不“适合”、不“合理”、不能“接受”的。

另外关于这部小说对人性的刻画和对爱情的描写,可以说是莎翁以来最深刻,最精彩的一部小说之一了。书中有很多有关人性和爱情精彩的描写,如夜闯“画眉庄” 主人公希克历的自述这一段充分展现了多个小说人物的个性,也暗示了人物少年的个性对他们的今后成长、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意象主义甚至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联想:

卡茜和我从洗衣房里逃了出来,想痛痛快快地出去溜达一番,后来望见了田庄的一闪灯火,我们想何不到那里去看看林墩家里礼拜天晚上是怎样度过的--他们家的孩子可也是站在墙角尽发抖…好吧,现在请你猜猜,你的‘好孩子’们在干些什么呢?伊莎蓓拉--我相信她是十一岁,比卡茜小一岁--躺在客室的那一头,高声尖叫,好像有很多巫婆手拿着烧得通红的镇正在刺她。埃得加呢?立在壁炉边默默地哭。桌子中央坐着一只小狗,摇着脚爪在汪汪地叫…我们当场笑了出来--就这么一对宝贝儿,我们就是瞧不起他们!你什么时候看到我想要跟卡茜争夺她想要的东西?或者只管看到我们哭喊着、抽泣着,在地上打滚,两人中间隔着一整个房间--把这些当作我们的乐趣?哪怕给我一千条生命,我都不愿意跟埃德加·林墩在画眉山庄的境遇交换一下--哪怕允许我把约瑟夫从高高的屋顶尖上摔下来,把亨德莱的血涂满在大门外,我都不干!

读者完全可以从主人公希克历的这段叙述中窥探他坚忍、叛逆的性格。

可以说这是一本接近完美的,没有任何“缺陷”的出自于天才之手的伟大的小说!

提到小说的中文翻译版本,我看了目前的国内的几种译本,我还是最喜欢著名老翻译家方平先生的译本,在翻译风格上基本忠于原文的。我也基本赞同他有关这本小说的论述,但我不敢赞同的是他对最后一个章节的个人看法。方平先生认为他不能接受一个“净化了的暴君”形象,说是主人公不值得女作家花很多笔墨为他安排一个体面的下场,这样做会减损小说的艺术魅力。我个人认为小说家尽管好像要读者去谴责主人公的、凶残、狂暴,可怕的复仇变态心理,但是小说家认为这个主人公还是有很多的值得她“欣赏“的地方的,何况主人公也不是真的一个一点人性也没有的恶棍。主人公尽管在死前表面上没有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和罪孽忏悔,但心里也是非常矛盾的,也不再仇视任何人了。女作家特意安排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场面:一直被主人公所憎恨的并一直虐待的“仇家”的后代却在他死后哭成泪人,而且还吻了别人甚至都不想多看一眼的他那无情、凶狠的脸!这想说明什么呢?我认为这说明了宽容,说明了爱,只有爱才能使这个世界更美好,只有爱才会使我们过的愉快,恨只能毁了我们。

一般读者读了小说第一遍后都不太敢忍受心灵的折磨去读第二遍的,整部小说从一开始就是“阴云惨淡”、给人一种强烈的阴沉沉压抑的感觉一直到最后三章才算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了。在小说里你基本上看不到英国北部乡村那本来应该是秀丽多姿的景色,那种百花争艳丽、山雀鸣欢唱的场面;而看到的却是“大雪狂风”、“闪电雷鸣”等足以把一头活驴冻成石头的恶劣天气。(而另一部小说《蝴蝶梦》却描写了大量美丽的英格兰南部田园风光)你也看不到在英国过着算是“乡绅”日子的“体面人”应该吃得新鲜蔬菜,吃肥嫩的牛肉或者羊肉,相反却好像整日的就在喝粥,喝燕麦粥,再来两块面包就算打发一顿晚餐了。我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常常会停下来休息一会,否则我会受不了,我多么希望女作家能够让读者轻松一下,描写点英国乡村的秀丽景色啊,可是小说家似乎就是那样的“残忍”,你越是这样“要求”,她就越“残忍”。可说实话,我越是读不到我想要的“轻松”情节,我还就越不能把书放下,非得一口气读完不可!(天气、景色的描写暗示了人物的个性,就这部小说想要表达的思想意义来看没有那些“轻松的场面”是合理的,任何多余的“秀丽”的描写都和这部小说是不那么相称的)

我在想孤独寂寞了一生的小说家艾米莉小姐,是否会想到她的作品事隔150年后有一个对文学有点热爱的中国青年对她的作品是这样的热爱和喜欢,也试图去悄悄的透视她心中那隐藏很深很深的爱,解开那很深很深的迷。

Tags:

上一篇:就业进行时
下一篇:灰色七月
( 作者: 编辑:

推荐阅读

  • 国内最值得去的十大最美海岛点击:1191 

    找一个美丽的海岛,带上自己的家人,带上亲爱的Ta,走在海边,吹着海风,看家人在身边嬉戏,恋人倚靠在你的身旁,向对方畅聊着悉日的平常,度过一个愉快的海岛假日,这大......

  • 中国分省行政区划图点击:3636 

    中国分省行政区划图...

  • 中国5A级旅游景区名单大全点击:406 

    5A是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评定标准。标准较4A级旅游景区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更能反映出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普遍心理需......

  • 台湾省行政区划图点击:2051 

    台湾省行政区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