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年,朱兰集上的人,没有不知道傻子潘德的!
朱兰集就在铁山脚下,傍着共青水库,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小小村落。沿着公路,十字街口,几间青砖红瓦的平房,就是供销社、糖烟酒、菜站、粮店,还有一个叫“五七饭店”的小食堂。每天一大早,总有些农民拿点青菜、鸡蛋的来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
潘德是朱兰集上要饭的傻子!不记得他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流浪到朱兰集的,只听说他老家是南边半山刘的。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叫潘德,因为当地人“德”和“呆”的发音是一摸一样的……反正,你只要喊他:“潘—-德!”他就会转过脸来,两眼直勾勾怔怔地看着你,呲着牙给你傻笑,嘴里念念有词:“德、德、德、德……”
潘德平时并不傻,他长得高高大大的,相貌还有些英俊呢!大多数时候,他穿着一身帆布工作服,解放鞋,衣服没有那么肮脏,脸也有洗过,举止言行也没有什么不正常。他很少说话,总是坐在十字街口发呆,象在等待什么,又象是在思考什么……
但是,潘德真的有病――间歇性精神病!潘德犯病的时候,他的双眼会变得通红,面目异常狰狞,实在骇人。他总是指着一棵树、一块砖或是什么物件,滔滔不绝地一直就那么数落、谩骂,谁也听不明白他说的是啥――这时候谁也不敢招惹他,由他讲足骂够了,他就会呜呜啊啊的干嚎一会,然后抱头倒地,一觉睡去……
潘德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那件事――一天中午,山里开过来一辆拖拉机,我们叫“通通通”的那种,前轮很小,后轮有一人多高,托挂着一车原木。车上的几个人在小食堂打尖,吃饱喝足要启程了,车却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一群人手忙脚乱地修了一下午,弄得满身油泥一身臭汗,却一点没见成效。眼见太阳西斜,天就要黑下来了,开车的和押车的急得吵了起来。。。
不知道潘德什么时候过来的,他看了一会,和其中一个人答了几句话,竟然动手修起车来――那外地人不知道他是傻子!大家看他熟练地摸这动那,又动钳子又用扳手的,正经一个熟练的修理工,都看呆了!不一会,一发动――“通、通、通……通通通通通……”嗨!修好了!
那外地人自然是千恩万谢的,听说他是要饭的,非得要拉他回去当技术员……潘德死活不去,人家没法,就去小食堂买了馍和菜给他,还预支了好几天的饭……
这件事经过“五七饭店”的几个四川老娘们绘声绘色地渲染,那潘德简直成了神人!从此在朱兰集,经常有人请潘德去干活,装灯扯线修个水泵什么的,也有人送给他夏天的冬天的衣服,给他饭吃,潘德成了朱兰集上的“人物”!
--潘德在朱兰集也就晃悠了一年多,七五年,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过后,他就在朱兰集消失了。大家都以为他葬身鱼腹,足登极乐世界了,渐渐地就把他淡忘了……
我上大二那年暑假,约了几个同学进山远足,贪恋美景,顺着山路一直往深山走去,也不知道走到了哪里。爬过一道山梁,看到一个小小的村庄,路边有一片西瓜地,我们向看瓜的老农问路,才知道走到了半山刘。我就顺便问起了潘德,老农知道外乡人惦记着潘德,非常激动。原来他和潘德还粘一点亲,他忙招呼我们吃瓜,给我们讲起了潘德的故事……
那潘德着实是个人物!他从小随寡母改嫁到半山刘,不久继父也过世了,无亲无故的,孤儿寡母没少受气,但也练就了他倔犟好强的脾性。潘德小时候眉清目秀的,又刻苦好学,在山里的孩子们里头算是鹤立鸡群了,小学、初中、高中他都考第一名的,成绩好过人家一大截……潘德高中毕业时,正好有一个机会,别人不能去的,又查到潘德的出身贫农,就把他保送上了一家农机学校。。。
本是一片大好的前程,都是让“乱爱”给毁了(当地人说话“乱”和“恋”不分的)!
--可能是潘德在县城上高中的时候,喜欢上了村里的姑娘小翠。那小翠长得也是无可挑剔,一个水灵灵出落大方的姑娘,就是成分太高,在那个年代俩人几乎不可能结合的。
--村里的支书不同意,寡母也寻死觅活的,硬生生要把两人拆散……后来,潘德上学去了,支书逼着小翠家把她嫁了出去,又不许任何人告诉潘德消息。潘德回来找小翠遍寻不见,一时又急又恼就变成了失心疯。。。时不时地会犯病,学也上不成了。老娘不久也死了,剩下潘德就到处流浪了……
--其实,小翠就嫁到了朱兰集,想来日子过得也不好。发水那年,小翠和婆家生气,撇下孩子回娘家喝农药死了。男方说什么也不让她进祖坟,只能埋在半山刘娘家的土坡了。潘德回老家时不知怎么知道这件事,大发了一场神经,找到了小翠的坟,就在那里也喝了农药。。。怕别人救他,潘德双手还握住一个抓钩,一直到死手都没有松开。村里人有人可怜他们,就把他们挨着葬了……
那老农还指着潘德和小翠的坟地给我看,年久失修,已经看不出坟的模样了。只是那边孤零零有一棵高高的老树,被一条粗粗的藤条从上到下紧紧地缠绕着,感觉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