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摇篮——龙骨山
从北京饭店驱车沿笔直的长安街西行,到一个叫做五棵松的地方,汽车司机把方向盘一转,便向西南方向 驶去,跨过著名的卢沟桥,又经千年古迹良乡塔,大约四十分钟,便到了北京西山山脉的一个小山峰:龙骨山。公路边上树立一个牌子,上写“周口店”三字,这里 就是北京人的故居。在这里有距今五十万年前的北京老住户。附近山上有大约四亿多年前的石灰岩,由于历史上地壳变化的原因,地层形成了许多褶曲,又由于石灰 岩容易被水溶解、击穿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岩洞。在离龙骨山不远的地方有著名的水帘洞、孙膑洞、张良洞、贾岛洞等。有的岩洞很大,里边可容纳一千多人,有 的岩洞很深,钻进去走三五天也走不出来。有的山洞内还有水、有鱼、有兽、有草。龙骨山还不是西山的最高峰,岩洞也不是最大的。而是一个海拔二百米的小山, 龙骨山上的岩洞最长的一百四十米,最宽的地方,四十米。然而这里在半个世纪以来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奇迹。
北京西山出产石料。光绪《顺天府志》说:“黄龙山下前产青白石,后产白玉石。小者数丈,大者数十 丈,宫殿营建多采于此。”紫禁城宫殿的基础台阶,天安门金水桥的白玉石栏杆就采集于此山。龙骨山上虽不产白玉石,但产大青石,可以用来烧制水泥和白灰。琉 璃河水泥厂的灰料就以此为源。以前人们就在这里采石,有时在采石过程中还能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当地人把它叫做龙骨。龙骨是一味有名的中药。本世纪二十年代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到这里调查地质,在工人的配合下对“龙骨山”的地质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这里是一个文化宝库。中国考古学家从1921年开始就在这里试 验性发掘,他们很幸运,不仅采集到一些动物化石,还发现了两颗人牙。那时生活在5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世界上只有1891年在印度尼西亚找到的爪哇人。
从1927年就在这里开始了正规的发掘。斐文中先生和他的助手们,1929年12月2日在龙骨山的 岩洞里发掘出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据说那天下午四点多钟,太阳已经西沉,洞里特别暗,而且往下越来越窄,人们只好借助蜡烛的微光发掘,此时此刻,大 家盼望已久的“北京人”头盖骨被发现了,斐先生当即喊道“人头?”伙伴们围拢过来看个究竟。头盖骨原来埋在土中,发掘时,虽然由于震动略有损伤,但经过修 复,仍保持完整,丝毫也未影响研究。直到1937年,连续十年间,他们从洞穴中挖出26000多立方米的堆积物,从中先后掘出头盖骨五具,头部残片二十一 块,下领骨十二块,牙齿一百余颗,肢骨十二件。但是,这些珍贵标本,在后来的战乱中失踪了。最后人们看到这些标本是1941年,那是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美 国人办的协和医院里。据说后来又转移到东交民巷的美国驻华大使馆里。以后,就下落不明了。
北京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调配专人重新恢复了发掘工作,又发现了“北京人”的五个牙齿,一 块上臂骨,一块小腿骨和一个牙床。还发现了大批的各种野兽化石和石器。连同抗战前发现的化石都计算在内,大约包括四十多个人的骨骼。头盖骨五个,头盖骨碎 片九块,颜面骨六块,下牙床骨十五个,牙齿一百五十二个,还有一些破碎的肢骨。
登上龙骨山,目睹“北京人”居住过的洞穴,再到这里的陈列馆,看那些沉睡了几十万年而被发掘出来的标本。也是一种享受。
陈列馆的遗物证明,“北京人”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为了生存,他们在山上采集植物的果实、根,猎取 野兽充饥。有的野兽很凶猛,还得同它们进行斗争。北京人的洞穴内有许多鬣狗屎,专家们认为鬣狗和北京人可能交替居住于此,每当鬣狗来了,就得经过一翻激烈 的搏斗。鬣狗也并不是好惹的,它的咬力非常强,连牛骨也能咬碎,但最后还是“北京人”得胜了。他们打死鬣狗,吃了鬣狗的肉,还把鬣狗的骨头用石头敲打成为 盛水的容器。在灰烬中发现了很多被火烧成的各种颜色的鼠类骨骼。这说明北京人,不仅吃野牛、巨兽,也吃老鼠。但多数用来充饥的还是海猪、鹿、骆驼等。
北京人是很聪明的。他们的大脑大约相当于现代人的三分之二,他们可以站立和奔跑,用以打击野兽,他 们把石头磨成石刀,削砍树木。他们手持木棒和石头,穿林过涧,跟踪兽迹,本领高强,可称是好的猎户。他们用火烧烤兽肉,烤熟了吃,他们发现熟肉比生肉香 美。他们用火取暖、照亮,还用火驱逐野兽,还会管好火源,保护火种,既不能使火熄灭,也不使它蔓延成灾。有一处灰烬堆高达40米,大约是二十万年到五十万 年的堆积物。人类用火,是人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北京人用火遗迹的发现,是已知的世界上人类用火历史最早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