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旅游 户外 地图
楼主: tianyajimo

山东国家森林公园资料

[复制链接]

64

主题

1039

回帖

1308

积分

头驴

积分
1308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21: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岠嵎山国家森林公园

  概况: 岠嵎山森林公园。位于乳山市区西约18公里处。主峰玉皇山,海拔589米。西面山脉南北走向,分水岭为乳山、海阳两市边界。占地面积350万平方米,素有“天然石雕园”、“植物园”的美誉,1996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风景区四周众山险立,区内相对高度极大,两条宽阔幽深的沟夼分别自西北、西南宛然向东,汇成人字形而至于东面山口。岠嵎山因此而得名:岠嵎山地质年代为中生代燕山期,地质结构为岩浆岩,原系海底山脉,后因地壳隆起而成陆上山脉。长期的海水剥蚀,使岠嵎山地貌主要呈现为裸露岩石。

  这里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古代时有地震发生,庆历六年开始的岠嵎山大地震,余震曾持续50多年,岠嵎山也因此留下了山石会自己舞蹈的传说。

  特殊的地质条件,造就了岠嵎山特异的自然风光。这里奇石林立,千姿百态,如禽似兽,似人如物,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不愧为一座天然石雕园。古人曾留下过“盘游岠嵎观奇石,胜于二八相巧云。”的叹诵。并将岠嵎山风景归结为24大景、72小景。

  24大景有:飞石凌空、骆驼负宝、石瀑烈星、元宝沉船、山神守宝、仙洞炼真、仙居绝尘、天梯凌云、滴水龙宫、青天漏雨、神马天棚、神枪柱霄、天马步云、龙龟戏水、崖镇火龙、龙子救母、石猴拜月、玉佛参禅等,72小景有千层饼、姆指石、玉三尊、七彩虹等。中央电视台曾在《神州风采》节目中专门介绍过骆驼负宝、石猴拜月等景观,电影《山菊花》中也有石瀑烈星等景观的壮丽画面。


  由于四周高山,岠嵎山风景区内小气候特征明显。这里夏无酷暑,6月份最高气温为24.6摄氏度,冬无严寒,1月份最低气温为零下1.8度,年平均气温在11摄氏度左右,无霜期长达230多天。因为气候独特,地形复杂,这里的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树木多松、柞、揪,以石为母,以云为乳,郁郁苍苍,与奇石相掩映,为岠嵎山风景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情趣。这里有名贵中药材不下四、五十种,可食野菜20多种,其中蕨菜、刺楸等产量尤为丰富。这里还有胶东地区最大的茶园,所产茶叶营养丰富,清醇芳香。岠嵎山杏以其果粒大、甜度高、口感好等特点享誉省内外,在岠嵎山林场的经营下,杏园面积不断扩大,现己达120多亩。

  奇妙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来此漫游、吟诵、壮怀、抒志。凡游岠嵎山者,无不叹其山之险、岭之狂、石之奇、水之美,而感造化之妙绝,自然之鬼斧神工。

  岠嵎山的人文景观也别具特色。远在宋元时期,就有僧道来此修身养性。区内,曾同时存在着僧寺、道观。今天游人至此,览庙观遗迹,聆僧道故事,体味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溶,在享受自然美妙的同时,定能得到哲学上的启迪。

交通:乳山市汽车站乘坐到乳山寨的中巴

[ Last edited by tianyajimo on 2006-1-5 at 21:16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济南趵突泉北路26号418室 山东河海旅行社 崔岳松 0531-6550006 6550008 130017409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87

回帖

387

积分

中驴

积分
387
发表于 2006-1-6 01: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详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039

回帖

1308

积分

头驴

积分
1308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19: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山国家森林公园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称号。
号称“五岳之尊”的泰山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1985年4月和1992年9月二次批建泰山国家森林公园,1987年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目录。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日出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看,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好象佛像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所以被称为“佛光”或“宝光”。泰山佛光是一种光的衍射现象,它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据记载,泰山佛光大多出现在每年6~8月份的半晴半雾的天气,而且是太阳斜照的时候。
泰山还以石刻众多闻名天下,这些石刻有的是帝王亲自提写的,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泰山石刻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是记载泰山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泰山风景中的精彩去处之一。
泰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中部,济南市以南,以泰山主峰为中心,跨越泰安和济南二市,总面积为18万亩。公园气候夏无酷暑,秋爽宜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80%,植物种类多达1037种,其中包括栎、银杏、赤松、落叶松、华山松、槐树等乔木,还有黄荆、连翘、胡枝子、南蛇藤、鼠李、海棠、卫矛等天然灌木,此外还有何首鸟、沙参等药用植物。野生动物多达200多种,其中以山斑鸠、大山雀、金翅等鸟类为主,此外还有蛇、蜥蜴等爬行动物。这些天然资源形成了宜人的森林风光,使泰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一年四季景致变化无穷。更为珍贵的是园内生长的6000多株古树名木,被称为“活文物”,其中较著名的有望人松、三义柏、卧龙槐、姊妹松、五大夫松、摩顶松、六朝松等。
泰山的地形地貌富于变化,种类集中,共有山峰150多座,崖岭130多座,奇石100多块,溪谷100多条,岩洞100多处,其风貌不仅山体高大雄伟,而且具有奇、秀、险、奥、幽、旷等特色,奇峰怪石令人百看不厌,溪流瀑布则给人以雄中藏秀的感觉。日出、云海、晚霞、雾松、松涛、冰洞等独特景观,又从不同角度表现出泰山的美丽。泰山的人文景观更是闻名中外,现存古寺庙22处,碑碣819块,摩崖石刻1018处,古遗址97处,被看做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其中有许多是中国民族的珍贵历史遗产。
园内的交通和旅游服务设施颇具规模,津浦铁路从泰山脚下的泰安市贯穿而过,104国道等多条公路与周围市、县相通。园内各游览区公路、盘路、索道形成网络。泰安市和公园各景区内分布着数百个饭店、旅馆、餐厅、商店也随处可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济南趵突泉北路26号418室 山东河海旅行社 崔岳松 0531-6550006 6550008 130017409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039

回帖

1308

积分

头驴

积分
1308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20: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山指南:
上山路线有七条:1.红门登山路,又叫泰山东路,起点岱庙,经岱宗坊,红门宫,回马岭,中天门,十八盘,南天门,天街到达玉皇顶,全程6600级台阶。这是登泰山最辛苦,也是最正宗的游路,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的御路,沿途名胜古迹众多,泰山的精华基本都能看见。步行上山一般4到6小时。门票80元
2.天外村登山路,又叫泰山中路,起点天地广场,经黑龙潭,竹林寺,黄西河,到达中天门与东路会合。天地广场到中天门有公路相连,中天门与南天门有索道相连。这是登泰山最方便的游路,一般一日游泰山团队都是走这条线,可以选择乘小交通到中天门,步行到玉皇顶,体会十八盘的艰辛,然后步行或坐索道到中天门,步行或坐小交通下山。门票100元,小交通上山20,下山18,索道单程45元。
3.桃花源登山路,又叫泰山西路,起点南麻,经红雨川,桃花峪,一线天,桃花源,黑虎庙,到达南天门。南麻与桃花源有公路连接,桃花源与南天门有索道连接。这里是泰山西大门,是泰山自然环境保护的比较好的地方,以前是军事禁区,在90年代开放。可以步行上到索道站,坐索道上山。桃花峪盛产泰山奇石。门票100元,小交通上下都是15元,索道单程45元。
4.天烛峰登山路,又叫泰山大峡谷或后石坞,起点天烛圣境坊,经洗鹤湾,望天门,魔女涧,大、小天烛峰,后石坞,尧观顶,姊妹松,北天门,到达南天门,或经丈人峰直接到达玉皇顶。天烛圣境坊到后石坞是石阶盘道,后石坞到北天门有索道连接,每年11月到来年3月索道停运,景区不开放。这是泰山登山路中较艰辛的一段,好容易上到望天门,还得再下来,重新爬,后石坞的景色很有特色,到处是几百年的松树。门票80元,索道单程20元。全程步行5到9小时
5.东御路,汉代以前皇帝登封泰山的盘路,起点在泰山东麓的笤秫峪,到达中天门后与红门登山路会合,以前叫老东路。现在大部分为小路。
6.傲徕峰登山路,起点樱桃园,经扇子崖,傲徕峰,月亮洞,到达黑龙潭与天外村登山路会合,为石阶盘道。
7.玉泉寺登山路,玉泉寺又叫佛爷寺,在泰山北麓,经天牢峪,卖饭棚子,到达北天门或后石坞。全程除玉泉寺有一小段盘道,其余都是采药的小路。一般山东户外登山都选择这条路,但必须有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队才可以。门票10元。
交通:泰山火车站外,乘3路汽车向东去红门,向西去天外村,无人售票1元。游1路到达天烛峰,2元,游2路到达桃花源,2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济南趵突泉北路26号418室 山东河海旅行社 崔岳松 0531-6550006 6550008 130017409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039

回帖

1308

积分

头驴

积分
1308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21: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山的主要名胜
岱庙,旧称"东岳庙"俗称"泰庙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彩用帝王宫城式建筑,的祠庙建筑中规格最高。它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恰在南起旧泰城南门,北抵岱顶南天门的中轴线上。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今庙内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86间,碑碣184块,汉画像石48块,古桧、侧柏212株,观赏植物292种,庙前有遥参亭、岱庙坊,庙内轴线上贯穿着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 、后寝宫、厚载门。东侧辅以汉柏院、东御座、东道院;西侧佐以唐槐院、雨花道院等。它城堞高筑,宫阙重叠,庙貌巍巍,殿宇生辉。建国前,由道士管理。建国后,曾为泰山管理机构驻地,今为泰安市博物馆。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花园

位于后寝宫北。园东置盆景,以泰山松柏为主,千姿百态,情趣盎然;西植花卉。东南隅有铜亭,西南隅有铁塔。铜亭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铸,重檐歇山式鎏金顶,仿木结构,工艺精巧。原在岱顶碧霞祠内,明末李自成大顺军攻占泰城后移至山下灵应宫大殿前,1972年移此。塔为明嘉靖年间铸,原有13级,立于泰城天书观,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飞机炸毁,仅存3级,1973年移此。

此外,庙内还有古柏六景:正阳门内有"挂印封侯(猴)",汉柏院西墙外有"百鸟朝岱",阁老池旁有"麒麟望月",扶桑石北有"孤柏披衷",大殿前甬道西侧有"灰鹤展翅",后花园西墙内有"云列三台"等,天然成趣,耐人寻味。

花园北是厚载门,上有望岳楼,1984年重建,仿宋建筑,黄瓦明廊,红柱隔扇,如云端琼。



唐槐院

位于庙西南隅,因院内有唐槐而名。原树高大茂盛,蔽荫亩许,民国年间枯死。1952年在枯槐内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称"唐槐抱子"。树下有明万历年间甘一骥书"唐槐"大字碑,又有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唐槐诗》碑。

唐槐北为延禧殿旧址,原祀延禧真人。宋元时在殿北建诚明堂、馆宾堂、御香亭、庖厨、浴室、环廊等;明清时又在其废址建环咏亭、藏经堂、鲁班殿等。环咏亭四壁嵌历代名碑,其中有韩琦、蔡襄、范仲淹、欧阳修、石曼卿等大家手笔。民国年间殿、堂、亭均毁,古碑碣大部凿毁散佚。1984年,在此建仿古卷棚歇山顶环形文物库房楼,内藏文物数千件、古籍3万余册。



东御座

汉柏院之北是"东御座",原为清代皇帝驻跸之所。所以又叫"驻跸亭"。东御座曲垂花门、仪门、大门、正殿和厢房组成。门上新悬金龙匾,当代书法家李传周大书"东御座"三字,苍劲有力,金光闪闪。东西配殿各三间,陈列泰山祭器,陶瓷、金银器等。院中存碑碣15块,台基下西有驰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东有<<青帝碑>>。南廊墙内嵌郭沫若1961年登岱即兴赋诗六首之碑及1965年所书<<孟子>>语"挟泰山以超北海"和<<庄子>>语:"驭大鹏而游南溟"。其垂花门与东华门相直,大门与汉柏亭相对。院内殿宇毗连,步廊环围,1985年辟为泰山珍贵文物陈列室。正殿内按清宫设置作复原陈列,有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种大理石花饰挂屏。配殿内陈列泰山祭器。殿前松柏下,东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广生帝君之赞碑》,西有驰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残字碑。南廊内嵌郭沫若1961年登岱诗碑6块。

1986年,在汉柏亭南筑墙,将亭纳入东御座,辟为茶亭。同时,在亭北建御香春茶室7间。



汉柏院

岱庙东南隅,院内原有炳灵殿,又有汉柏,故旧称炳灵宫或东宫,今称汉柏院。门内巨匾高悬,李铎书"炳灵门"。院中有八角石栏水池,1961年建,可凭栏观赏汉柏翠影,因名影翠池。周围有古柏5株,传为汉武帝东封时所植。如今扭结上耸,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虽已肤剥心枯,却新枝继生。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景之一。树下有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题《汉柏诗碣》。院北部原有炳灵殿,内祀泰山三郎炳灵王。殿毁于1929年,1959年在此建汉碑亭。亭耸立于3层台基上,气势宏敞,内置《汉衡方碑》及汉画像石。1967年撤汉碑易为毛泽东诗词碑,遂改称汉柏亭。登亭可瞻岱宗雄姿,可瞰泰城全貌,可眺徂徕如屏,可观晚霞夕照。院南部原为北宋学者孙明复、石介讲学旧址,金大定初年曾在此创建鲁两先生祠。1965年建茶室。

院内存碑碣90块,其中亭台及东墙内嵌70余块。著名的有张衡《四思篇》、曹植《飞龙篇》、陆机《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诗》、邓颖超题"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朱德诗碑、陈毅诗碑及刘海粟书"汉柏"、舒同书"汉柏凌寒"、沙孟海书"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等碣。



天贶殿

仁安门后是宽阔的大院,古柏参天,浓荫蔽日,透过空隙即可看到一座巍峨峻极,金碧辉煌的宫殿,这便是岱庙主体建筑―宋天贶殿。重檐庑殿式,上覆黄琉璃瓦,檐下8根大红明柱,檐施彩绘,辉煌壮丽,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殿内祀泰山神,1928年像毁,1944年重塑;1966年毁,1984年再塑。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明、清铜五供各一套及铜鼎、铜釜、卤簿等。

大殿东次间有明代铜铸"照妖镜"一架,原在遥参亭,1936年移此。殿内东、西、北墙壁上有《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东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銮。整个画面计675人,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

大殿重台宽广,雕栏环抱。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

重台南有小露台,台上一石卓然中立,名扶桑石,又名介石,俗称迷糊石。石北14米处,一古柏挺立,传为唐代忠臣安金藏来泰山神前告武则天灭子之状,化为此柏,因名孤忠柏。

小露台南有石栏方池,跨道中通,名阁老池。池内及周围有玲珑石9块,金大安元年(1209年)奉符县(今泰安)令吴侃同母王氏所献。均具有透、露、瘦、垢、皱、丑、秀等特点。

殿两侧原有环廊百间,与仁安门两侧的东西神门连接,内绘十殿阎罗、七十二司。东廊中间有鼓楼,西廊中间有钟楼,均毁于清末。1982年后,陆续重建环廊与钟楼。今东廊内陈列历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汉衡方碑》、《汉张迁碑》、《晋孙夫人碑》、《魏齐隋唐造像记刻石》、《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唐鸳鸯碑》、《唐经幢》、《宋升元观敕牒碑》、《金泺庄创佛堂之记》、《金重修天封寺碑》、《五岳真形图碑》、《登岱八首》、《太极图》、《谷山寺敕牒碑》、《颂岱诗》、《乾隆御制诗》、《望岳诗》、《筑桥碑记》等名碑19块。西廊内陈列汉画像石48块。1990年钟楼更为鼓楼,辟为古币展室。大殿东侧北廊内1989年辟为封禅蜡像馆,塑宋真宗、王旦、王钦若等19尊蜡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殿前院,古柏蔽荫,碑碣林立:东有《宋封祀坛颂碑》、《金重修东岳庙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庙碑记》;西有《大宋天贶殿碑铭》、明太祖御制《封东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观圣作之碑》、清康熙年间《重修岱庙记》等。

天贶殿后为后寝三宫,系宋真宗为东岳大帝封"淑明后"而建,今为泰山文物展室。宫前银杏双挺,高大擎云,每年盛夏群鸟集栖,生气盎然。



正阳门

岱庙坊之北是岱庙大院,四周围筑城墙,周环1.5公里。庙有八个门,南向五门,即中为正阳,两侧为掖门;掖门两侧,东为仰高,西为见大。东门名东华,又称青阳;西门名西华,又称素景;北门名厚载,又称鲁瞻。各门之上均有楼,前门称五凤楼,后门称望岳楼。庙墙四角有角楼,按八卦各随其方而名:东北为艮,东南为巽,西北为乾,西南为坤。门楼、角楼均于民国年间毁坏。1985年重建正阳门和五凤楼,黄瓦盖顶,点金彩绘,富丽堂皇,高耸巍峨。1988年至1989年重建巽、坤二楼,五彩斗拱,飞檐凌云。

正阳门内迎面是配天门,穿堂式,筑于石砌高台上。门上悬当代书法家舒同书额。门内原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像,1928年毁,今为大汶口文化展室。两侧原有配殿:东为三灵侯殿,祀周朝谏官唐宸、葛雍、周武;西为太尉殿,祀唐武宗时中书郎杜?巍A脚涞钌裣窕儆?1928年。

门前有明代铜狮一对。1958年在院内建花圃,如今花木交错,牡丹、芍药、月季、凌霄、碧桃等争芳斗艳。

门两侧有碑碣21块。东侧有《宣和重修泰岳庙碑》、《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大元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创塑州学七十子记》、《康熙重修青帝宫记》等;西侧有《大宋封东岳天齐仁圣帝碑》、《大元创建藏峰寺记》、《供祀泰山蒿里祠记》、《可摘星辰方碑》、《泰山赞碑》等。

配天门北是仁安门,门前石狮蹲列,樱花簇簇,左右莲池对称。门内陈列出土文物。门两侧原有东、西神门,1968年拆除改建为平顶房,辟为毛泽东思想展览馆,今为泰安市科技展览馆展室。



岱庙坊

出遥参亭北山门后,迎面有一座高耸的石坊,叫"岱庙坊",又名玲珑坊。高12米,宽9.8米,进深3米,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东巡抚兵部右侍郎赵祥星与提督布政使施天裔创建。坊起三架,中高错落,重梁四柱,通体浮雕。造型雄伟,雕雕精细,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坊下有方石座,座上均立双柱,柱侧滚墩石上前后各有圆雕蹲狮两对,雄者戏耍绣球,雌者嬉闹幼狮,姿态各异,生动活泼。梁柱、额板及滚墩石上,分别环雕着铺首衔环、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群鹤闹莲、天马行空、神牛角斗、麒麟送宝及喜鹊登梅等30余幅栩栩如生的祥兽瑞禽图。图案对称统一,构图设计和雕刻手法变化多端,迥然不同,各具特色。年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重修岱庙时创建,并撰书楹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

岱庙坊北是岱庙,南北轴线上贯穿着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东侧辅以汉柏院、东御座,西侧佐以唐槐院、雨花道院。



遥参亭

游览岱庙先从遥参亭开始,它岱庙的前庭。旧称草参门、草参亭。古人凡有事于泰山,必先至此进行简单参拜,而后入庙祭神。亭为二进院落由山门、掖门、仪门、正殿及配殿组成。前院正殿,与通天街相直,后与岱庙正阳门相通,左右是东西太尉街,山门前有石坊一座,四柱三门式,额曰"遥参亭"。 两侧铁狮对峙,旗杆高竖。坊前为双龙池,清光绪六年(1880年)为引王母池水而建。池南为通天街,使人一进入泰城南门就置身于神秘,庄严的"登天"气氛之中。池西有唐槐一株,池北有1929年立《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明清时祀碧霞元君;两侧为东西配殿;殿五间,九脊单檐山式,四柱五架梁,前后步廊式,黄琉璃瓦盖顶,檐下为墨线大点彩画。殿内明清时祀碧霞元君像。院中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同知泰安州事张奇逢立《禁止舍身碑》。后院中立四角亭,1983年重建;后山门内东侧有1990年立日本书法家柳田泰云书《李白登岱六首》诗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济南趵突泉北路26号418室 山东河海旅行社 崔岳松 0531-6550006 6550008 130017409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039

回帖

1308

积分

头驴

积分
1308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22: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山的主要景点2
普照寺位于环山路北、凌汉峰前,依山而建,涧溪环绕,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 。寺创建于六朝,或传创建于唐。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组成三进式院落;两侧配以殿庑、禅房和花园等。

  山门前高台垒砌,石狮对峙。门上悬匾。门内有钟鼓楼,中有明正德年间《重开 山记碑》,介绍高丽僧满空航海到中国后重建泰山竹林寺、普照寺的概况。又有清光 绪年间《重修普照寺碑记》,记清初名僧元玉等人住持事迹。二山门内有元代经幢。 沿阶而上为主院,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铜像,东西配殿陈列明清铜佛像及宋瓷等文物。殿前银杏双挺,油松对生,中立双檐盖罩铁香炉。

  后院有著名的六朝松,枝繁叶茂,疏密相间,宛如巨大的华盖,碣刻“六朝遗植 ”。松下有郭沫若《咏普照寺六朝松诗》碑。西侧筑亭,清人傅家宝题匾额“筛月亭 ”,每逢皓月当空,松下银辉万点,如同筛月。亭下有方形石桌,敲击四角及中央, 皆出磬之清音,故名五音石。亭北有阁楼,李铎书匾“摩松楼”。

中轴线以东,前为禅房,后为石堂院。后院正房与摩松楼相齐,后壁嵌清道光年 间徐宗干题《石堂题壁》碣。

  中轴线以西,前为菊竹花圃,1985年立周恩来于1941年11月14日撰书的《寿冯焕 章先生六十大庆》碑。后院是菊林院,正房与摩松楼相接,额题“菊林旧隐”。徐宗 干书元玉僧偈语“松曰好青,竹曰好绿;天吾一瓦,地吾一砖”为联,舒同又书联“ 疾风知劲草,严寒识盘松”。原为清康熙初元玉僧居所,冯玉祥1932年至1935年两次 来泰山均居此。1984年辟为“冯玉祥先生在泰山”展室,邓颖超题额。院中有清代寺僧理修入寺时与师傅共植“师弟松”1株。光绪年间何焕章游岱至此,见松袅袅婷婷 、冠大如棚,叹为观止,遂题“一品大夫”,刻石立于松下。

  冯玉祥隐居泰山时,以泰山习俗和民生疾苦为题材,写了很多即兴白话诗,自称 “丘八诗”。并与青年画家赵望云合创48幅诗配画,刻制成碣,后尽毁,1984年重刻 ,立于寺内。

  寺东为荷花荡,纳凌汉峰之水,溪中杂树丛生,古藤盘旋。清康熙初年,元玉僧 及其弟子在此开地采石,包崖筑台,遂成石堂。元玉题石堂铭及十二景:翠屏石、涤 砚溪、慈航石、盘云梯、白莲池、玲珑岩、眺望台、飞来石、友松石、水云洞、振铎 岭、石堂。石室久毁,题刻犹存。

  寺西南有泉,冯玉祥开凿,并隶书“大众泉”。林荫路旁有巨石夹径,上题“云 门”、“界尘”。再南路西有方石,上书“三笑处”,源于佛教典故“虎溪三笑”。

  三笑处西南为范明枢墓,石栏环围,柏林遮掩。墓碑书“故山东省参议会范议长明枢之墓”,碑阴载公葬委员会于1950年12月为其撰写的生平履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济南趵突泉北路26号418室 山东河海旅行社 崔岳松 0531-6550006 6550008 130017409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039

回帖

1308

积分

头驴

积分
1308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22: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天门

南天门又名"三天门",为三个"十八盘"的尽处,海拔1460米。南天门,是对北座"北天门"说的;"三天门"则是对山下的一天门和中麓的中天门(二天门)说的。南天门建于元初,由岱庙住持道士张志纯创建。上有一阁,名"摩空阁"。门的两侧有石刻楹联一副,上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下联: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泰山图志》中说:"磴道盘空,朝天有路矣。"游人至此,顿觉凉风习习,寒气袭人,不禁想起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泰山》诗中"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诗句。明朝王思任也有至此"生平雪三伏之仇,亦一快事"之语。因此,游人在登临"十八盘"时,应尽量慢走,不要让身上出汗,以防登上南天门后被冷风一吹感冒。门外西侧石棚内有自然石碑一座,上刻"天门铭"全文,为杜仁杰撰文,严忠范书。该碑刻制于元世祖开国之前的中统五年(1264年),距今已经有七百多年。该铭文词古雅,书法端严。文内对当时的社会颇为不满,因此清乾隆年间在此建台时,把它埋于土中。1956年重修台基时发现此碑,为了不使石碑被风雨侵蚀,在路西新建石棚一座,加以保护。南天门内有庙一座,原为"关帝庙",神像早无,1965年翻修后,改为铁瓦,名"未了轩",取唐朝诗人杜甫《望岳》诗中"齐鲁青未了"句之意。



天街

从南天门向东北至碧霞祠西神门,约一华里,称为"天街"(又名"天阶")。天街北依悬崖,南临深谷。崖壁上有很多题词、刻字。从前这里有很多店铺。各店铺都是以实物做招牌。如双升、;箩筐、木碗、鹦哥、笊篱、金钟等。店铺皆以所挂事物为名。如挂双升的,即名"双升家"挂笊篱的,即名"笊篱家",很有乡土风味。所以用实物做招牌,是因为过去上山烧香的人多不识字,顾客见到实物,容易寻找。从南天门北行几十步,登上一盘磴级,便是凤凰山。山的北面有原"五贤堂"、"肩吾轩"、"石林馆"和唐"苏源明读书处"等遗址。"五贤堂"原祀孟、荀、杨、文、韩五子。天街路南在象山与莲花峰之间,有一块不大的平地,向下西去可到白云洞。洞深广,面临深谷,陡崖如削,所以又叫"百丈崖"。洞内西壁有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张寿朋写的"卧云"二字。东壁有潇湘王允中所写"锁云"二字。洞东路下,巨石下垂,名"象鼻峰"。白云洞东有青云洞。传说此处如遇阴天即冒烟,青云白云想结合就下雨。



碧霞祠

天街的东头是碧霞祠,内祀碧霞元君,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开始称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弘治年间改为碧霞灵应宫;嘉靖年间拓建后,改为碧霞灵佑宫,万历年间改为碧霞宫,碧霞祠之名,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

碧霞祠,正殿五间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根据史料记载,祠内原有玉石雕刻的玉女像一尊,不知甚末时候被毁坏。香亭东西两旁,有明代铜碑一座和清乾隆御碑亭一座。山门外,东、西、南各有一门,叫做"神门"。南门上有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泰安知州曲允斌重修碧霞祠时增建的歌舞楼。东、西神门靠北是钟、鼓楼。南神门下边有大火池,也叫"宝藏库",是过去供香客烧纸用的。池南墙壁的 石板上,刻有"万代瞻仰"四个大字。

碧霞祠是一组宏伟壮丽的古代高山建筑群,以布局周密,结构严禁谨,铜、铁铸件玲珑精巧而著称。看了这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无不赞叹我们祖先的勤劳和智慧。古诗中曾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句子来赞颂它。

过去,碧霞祠的东北、北、西北,还有东岳庙、青帝宫、后殿宫、孔子庙等,均已坍塌



大观峰

碧霞祠东北有峰峦绝壁如削,俗称"大观峰",也叫"弥高岩",上刻唐玄宗御制<<纪泰山铭>>。铭文之西是"云峰",因云常聚集于此而名。此处历代题刻遍布,能辩认的就有七八十处,重重叠叠,密密麻麻,大观峰前原有"东岳庙",即<<从征记>>所谓泰山神的上庙,毁于民国间。峰之东南为<<宋摩崖碑>>,明人翟涛大书"德星岩"。大观峰西南路旁有长石突兀,南侧刻"一拳石",北侧刻"聪明正直",即清代文人孔贞宣所说取五岳真形之义的"真泰山"。大观峰西北为"青帝宫",由山门、大殿、东西配殿和配殿组成,正殿内设元君木雕卧象。两宫均创建于明,重修于清



玉皇顶

从唐摩崖碑向上,不远就到玉皇顶,也叫天烛峰,是泰山最高的地方。因上建玉帝观,故名。由山门、正殿、观日亭、望河亭、东西禅房组成。正殿三间,前后步廊式,内祀明铸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登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明代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重建。玉帝观原址在极顶石上,明代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万恭将观址稍向北移,才露出极顶石来。玉帝观俗称玉皇庙,就是极顶石北面的那座房子,原祀"玉皇大帝"。极顶石周围有石栏杆,石上有1921年南阳王均题刻的"极顶"二字。极顶西北有"古登封台"碑,东西两边的房屋,东叫"观日亭"可以在屋内观赏"旭日东升"的奇景;西叫"望河亭",天郎气清之际,可以遥望"黄河金带"。



舍身崖

自日观峰东侧,顺步游路南去,东可俯瞰万丈深壑"鹰愁涧",南可看陡绝万仞的"舍身崖",三面陡峭,下临深渊。旧时常有人为祛父母病灾,祈求神灵,跳崖献身。崖上有巨石突兀,高约3.3米,石旁大书"瞻鲁台",俗称幡杆石。传孔子曾登此瞻鲁都曲阜。崖南壁半腰有石龛造像,内雕文殊骑狮,粗犷凝重,疑为北宋造像。左侧3米处有"元二年(1087年)禹城县、应王府、雍丘县、郓城衡政"等题刻;右侧5米处有题刻"入内内侍省内侍高品皇甫继明、入内内侍省内两头供奉官周德政、右司谏直史李迪"等。崖东南为神霄山,崖悬天半,又名吓人峰。南岩有影翠石,下为九龙峪。仙人桥在爱身崖西侧。两崖对峙,下临深涧,中有三石衔接抵撑而成桥状。桥南是望海石,巨石坦豁如鸟伏卧,石侧各有一小水槽,每逢雨后,水顺槽而流,如鸟之两翼。明人林古度书刻"双流翼注",袁洪愈大书"望海"。 望海石西南为遥观洞,俗称昭真库,高深幽旷。又南石壁陡峭,为蜕仙岩;又有王老石屋,相传古有王老在此学道得名。稍东为涤虑谷,水西南流,中有独秀峰,俗称石笋。



丈人峰

玉皇顶西北是"丈人峰",因石峰伏如老人伛偻而名。又加峰周围有数块俊秀小石,故又有"老翁弄孙"之称。自古至今,人们对妻父、妻母称为"岳父"、"岳母","丈人"、"丈母"或"泰山"、"泰水",这主要是根据<<汉书。效祀志>>:"大山川有岳山,小山川有岳婿山"演变而来的。又据<<酉阳杂俎>>载,唐玄宗封泰山时,三品以下的官员普升一级,当时张说为封禅益由九品官提升为五品官,随即更换官服。宴会时,唐玄宗对此事疑惑不解,就质问郑,郑无言可对,张说也慌了手脚,幸亏在场的黄幡绰灵机一动,代答说:"此乃泰山之力也!"因一语道破了天机,皇帝也就默认了。所以,自唐代开始,"泰山"、"岳父"便成了妻父的专称了"丈人"也由原来泛指老人的含意而演变为妻父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济南趵突泉北路26号418室 山东河海旅行社 崔岳松 0531-6550006 6550008 130017409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039

回帖

1308

积分

头驴

积分
1308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22: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母池>

王母池位于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庙为三进庙堂式建筑,依山傍 水,面城南向,密林掩映,溪泉潺潺。山门上嵌清道光年间徐宗干题匾。门内为池,周环石栏,中架拱桥。池西洞内有王母泉,泉水 清澈甘冽。沿阶而上至正殿,内祀明代铜铸王母坐像。殿两侧为耳房,前有配殿。东殿匾书 "观澜亭"、"咽石山房";西殿是药王殿,原祀孙思邈,今为泰山文物展室。后院台基上有七真殿,又名吕祖殿。殿内原供明代彩塑吕洞宾、李铁拐、何仙姑 及吕祖弟子柳树精、苗庆、焦成广、济霄堂等七真像,栩栩如生,素称名塑。

庙前原有飞鸾泉,池南有朝阳泉,庙东临中溪绝涧,《山海经》称"环水"。旧时跨涧为王母筑梳洗楼,故俗称梳 洗河,今柱础尚存。溪中有虬在湾。《水经注》称:"古者帝王升封,咸憩此水上。 "湾南有八仙桥。桥南有"将军石"、"源清流洁"、"水不在深"诸刻。明代李养 正诗:"携磕踏秋遍,瑶池景更幽。水澄清似玉,松老曲如虬。乍冷依山足,高眠枕 石头。忽闻青鸟唳,仿佛到昆丘。"东岩有吕祖洞,与王母庙隔溪相望。洞内原祀吕祖石像,又传吕祖三至泰山,曾在虬在湾东崖题诗,虬常对 诗顶礼膜拜,吕祖挥笔点其额,虬兴雷化龙飞去。洞东有飞虬岭;洞内有宋人于绍圣 及政和年间伪托《吕祖诗二首》方碣:"昔日曾游此,如今九十春。红尘多少客,谁 是识予人?""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无赖蛟虬知我字,故留踪迹不沉埋。" 王母池西为老君堂,建于唐,原祀老子。唐代帝王均修斋建醮于此。 



<吕祖洞>

王母庙东临绝涧,传王母常在涧内梳洗,所以俗称"梳洗河",<<山海经>>称其为"环水"涧中有池,一名"瑶池",又名"虬在湾"。湾之北原有"小蓬莱",石厂森阴,溪水潆洄,1956年在此建"虎山水库",与西溪"龙潭水库"遥遥相对,层山翠影相映,瀑流滚滚似珠。湾之南跨涧有桥,叫"八仙桥",桥东有"吕祖洞",与庙隔溪相望。吕祖洞系天然石洞,方广如屋,洞内两侧有清康熙四十年徐元圭题书联幅:"五夜慧灯山送月,四时清籁水吟风";洞内南壁嵌一方碣,上刻吕祖诗两首。



<老君堂>

王母池之西是"老君堂"。唐时因推崇道教,便为太上老君在此建祠庙,内祀老子诸神像。唐代六帝一后均修斋建醮于此,并立<<双束碑>>,今庙内唯剩余正殿三间及古银可一株。老君堂南为"岱岳观故址",岱岳观为东岳庙的中庙。<<从征记>>载:"中庙去下庙五里,屋宇又崇丽于下庙,庙东西夹涧。"庙毁于明初。



<冯玉祥墓>

  从龙潭水库向东南,行约一里多路,首先看到横跨西溪的大众桥。桥为冯玉祥先生于1953年所建。桥东就是冯玉祥先生墓。行到桥头踏上石阶(四段,计66级),就登上墓台。墓壁上有郭沫若题"冯玉祥先生之墓"七字,下为冯玉祥浮雕头像。墓地是1952年6月初由当时任卫生部长的冯玉祥先生的夫人李德全亲自选定的,同年12月建成,1953年10月15日举行安葬仪式,将冯玉祥先生骨灰盒放进墓穴内。这座墓是用泰山花岗岩筑成,甚为庄严。大众桥桥头有墓坊一座,桥东南有草厅一座,可供游人休息。



<普照寺>

纪念堂北行不远就到普照寺。该寺传为六朝古刹,金代大定年间(1161--1173年)重建。明朝宣德年间,高丽僧满空曾由竹林寺来此做住持,天顺七年(1463年)在此逝世。清朝康熙初年有僧元玉来此住持,曾加以修葺扩建,遍植菊花,号称"菊圃"。现该寺后面西院北屋所挂"菊林旧隐"之匾即因此而得名。门上有楹联一副,上联是"松曰好青竹曰好绿,"下联是"天吾一瓦地吾一砖",就是用元玉(号石堂老人)的话写的。乾隆年间,在知府朱孝纯的支持下,有行整修、扩建。现有佛殿三间、摩松楼五间(因楼前有六朝松,故名)、配庑禅房数十间。现经整修,焕然一新,较过去更显得宏伟壮丽。楼西有"一品大夫"松,"一品大夫"为清光绪22年(1896年)楚仕何焕章所题书。楼前有六朝松,树冠如棚,松枝屈曲,象龙飞凤舞。松旁有亭一座,叫"筛月亭。亭的东面有清光绪四年(1878年),泰安知县增瑞(字芝田)所题"六朝遗植"石刻。郭沫若1961年5月上旬到泰山时,曾题诗一首:"六朝遗植"尚幢幢,一品大夫应属公。吐出虬龙思后土,招来鸾凤诉苍穹。四山有石泉声绝,万里无云日照融。化作甘霖均九域,千秋长愿颂东风",此诗已刻于石碑安置在六朝松下。亭前石阶下,有如意石一块,色黑如铁,刻着很精致的花纹。此外还有银杏四株,绿竹千竿,以及各种花木。



<五贤祠>

普照寺西北路旁有巨石似大象卧息,故名"卧象石"。石之西北跨桥越涧后,见北方一排巨大而浑圆的黑石群,如天然屏障。其前后台坦荡,古柏挺立,这就是泰山古老学府故址――"五贤祠"。祠在唐时为"栖真观",道家周朴所居,襟初学者孙复、石介在此辟为学馆,后称"泰山上书院"。至清道光间,又增祀泰安名儒明万历年间的御史宋涛和清康熙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赵国麟。因此,遂改名"五贤祠"。

祠背依凌汉峰,东临投书涧,西有香峪,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五贤祠,有大门、正殿及东西配殿;西院为讲书堂,有正房和西配房。清代多次重修。祠东有巨石如舟,高丈余,下临深谷,石侧有钦差巡抚赵贤于明万历六年题碣"胡安定公投处"。碣前有石亭,叫"洗心亭",四面皆有清代人题联。亭内额板上有冯玉祥将军于1932年的隶书石刻:"你忘了没有,东三省被日本侵占了去,有硬骨头的人应当去拼命夺回来"并将东北三省的面积和人口也刻上。



<荷花荡>

普照寺东临溪谷,俗称"荷花荡"。中为诗僧元玉于清康熙初别构石堂遗址。谷岸有巨石,上书元玉<<石堂铭>>,叙述开地伐石,创建是堂的经过,并提名12景。那时包崖筑台,引流凿池,植莲莳竹,费人力五千余,历时8年初成。由东而上则有石梯、石航、石屏、石廊;由西而上则有石门、石壁、石盘、石砌台等;南以望若缘梯,而北以窥则若瓶壶倒置。每一池则间有一台,一台则又间有一池,环池皆峰,其南面独虚,以望远山。当年元玉所题名12景,除"振铎岭"已毁,其余:石堂、飞来石、眺望台、翠屏石、友松石、盘云梯、水云洞、慈航石、涤砚溪、白莲池、玲珑岩等11景均存。有的还题有长短句。元玉在石堂广结社会名流,与孔壁六、张方平、江山民等七位博学鸿才之士此莳荷种菊,诗酒徜徉,世称"八散人"。其心何以同也?同其正直和平也,同其清洁温雅也,同其潇洒朴略而犹一烟霞之骨、山水之癖也。



<范老墓>

从冯玉祥先生墓,沿环山公路东行约走二里多路,就到范明枢同志的墓(墓在环山公路北,去普照寺的路西).范老在抗日战争以前就很同情革命,反对国民党及军阀的黑暗统治,曾被捕入狱,经冯玉祥先生营救释放后,曾任冯玉祥先生的老师.抗日战争开始后,范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从事抗日活动。抗战期间曾任山东省参议会参议长。1946年他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经中共中央批准,以81岁高龄光荣入党。第二年,即1947年10月2日,因病不幸逝世,终年82岁。墓碑上有范参议长公葬委员会刻制的范老简历碑文,还有林伯渠的"革命老人永垂不朽"和谢觉哉题的"永远是人民的老师"的题词。

范老墓的东北,原有"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烈士纪念堂"和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烈士纪念碑"。纪念堂现改为小学。纪念碑上的字在"十年动乱"时,已被咂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济南趵突泉北路26号418室 山东河海旅行社 崔岳松 0531-6550006 6550008 130017409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039

回帖

1308

积分

头驴

积分
1308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22: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岱宗坊>

岱庙北里许是泰山的山门-岱宗坊,为一跨道石坊,登山由此始,明嘉靖年间建。坊建于台基上,四柱三门式,清雍正年间重修时丁皂保篆额。坊前有雍正九年(1731年)《重修泰山上谕碑》和《重修泰山记碑》东西相峙。坊东原有丰都庙,明弘治年间建,祀丰都大帝,配以冥府十王。坊北原有三皇庙,祀伏羲、神农、黄帝,配以八蜡神。 坊西原有建封院,宋政和年间改为升元观,祀东岳福神东华帝君。清乾隆年间拆除后建行宫。原宫规模宏大,松柏郁郁,奇石林立,溪泉争流,后荒废。民国年间屡驻军队,宫宇拆毁,古树尽伐。北为玉皇阁及白鹤泉故址。阁建于明万历年间,祀玉皇大帝。建国前后乾隆行宫及玉皇阁均毁,今为济南军区干部休养所。

<白鹤泉>

岱宗坊北路西有石坊,额曰"玉皇阁",又额"白鹤泉"。此处即是白鹤泉故道,因旧传白鹤常聚集于此或传泉中曾有白鹤飞去而名。泉为宋代创建城垣时, 疏流而成。当年泉涌喷有一泻千里之势,不但点缀麓区名胜,而且供城中居民饮水。相传明嘉靖间,解元封尚章在泉侧建宅,并引水为池。名曰"封家池"。凡达官贵人来泰山游玩时,多在此宴集为乐。到万历间御史宋涛在白鹤泉阁游玩,因困乏而小睡入梦:清明节回家祭祖,路遇一庄园,红墙绿瓦,青松翠柏。原白鹤泉原为泰山神灵之门户,被封氏所封,故使人才湮没。他当即雇人施工疏浚,并挖出了几口大铁锅,但因俗人刁难而罢休,使千古名泉永匿声迹。这民间相传的故事给白鹤泉更增加了神秘的色彩。白鹤泉虽然不再突涌,人们也尝不到味甘清冽的泉水。但游人学是要前来观看这曾被誉为名泉的遗址,想象着泉水喷珠吐玉的美丽景观。



<仙人洞>

白鹤泉西原有玉皇庙,其内有玉皇阁,阁上祀玉皇大帝,阁下称"仙人洞",洞内原供羽化道士孙真清肉身,俗称"泰山活神仙"。<<泰山述记>>载,孙真清系直隶河间府阜城县人,因游泰山,迷恋山川,遂留居泰山为道士,住持玉皇庙。传其人行道六十余载,功成道就,方得正果。孙真清羽化之事,历来传闻不一,至今在民间及泰山志书中传为清帝登泰山所致。但孙真清肉身,自清代至民国间,一直供奉于玉皇阁下。后来阁毁,移于王母池后院的蓬莱阁下小屋内,1964年焚毁于济南。



<关帝庙>

沿公路北去至终点,是东路现存第一座庙宇――"关帝庙"。庙座北朝南,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由山门、戏楼、拜棚、正殿、憩亭、东西配殿、过亭、后殿组成。正殿原祀三国时蜀汉大将关云长,历代帝王追封为"关公"、"关帝"。因关是河东解县人,故山西盐商于明代借祭关公而捐资重建,聚众行会,又名"山西会馆"。清代屡加修葺。1983年重修,现为国家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庙东院有古柏一株,墙外碣书"汉柏第一"。



<红门宫>

关帝庙之北是"一天门"坊,明代创建,清康熙间重建。坊前两侧有<<盘路起工处>>和<<天下奇观>>大字碑。坊后是"孔子登临处",坊前有<<登高必自>>和<<第一山>>等碑。再后是"天阶"坊,天阶坊之北是"红门宫"。这是通往泰山的门户。东临中溪,西靠大藏岭。宫因岭南崖有红石如门而名,创建时间无考,明清时重修。庙分东西两院,东为弥勒院,西为红门宫,中由飞云阁相连。东院正殿原祀木雕弥勒佛,1966年毁;东有穿堂式更衣亭,旧时帝王官宦登山至此更衣,今为茶室;南有穿堂式过庭。西院为元君庙。其正殿原祀元君及送生娘娘、眼光奶奶,今置九莲菩萨铜像;西有且止亭,今为泰山风光摄影展室;南为穿堂式茶亭。正殿后是禅房院及东西配房。飞云阁原祀观音大士,今为赏景台。

宫东跨溪而南是白骡冢遗址。传唐玄宗登泰山时乘白骡,礼毕下山至此,骡累死,遂封"白骡将军",并备棺垒石为冢。现冢无存,仅留石碑,传为白骡冢碑。民国年间赵正印根据碑额棱上有"垂拱元年"等残字,断为唐高宗《小字登封纪号文碑》。1988年复立于原处,但残字碑已成无字碑。

宫西是大藏岭,其巅有石屋能藏物,故名。

宫后有一巨石耸立,上刻"小泰山"。传为碧霞元君的化身,原有元君小庙,旧时香客多在此焚香祈福,建国后庙毁,1985年重建。稍北路西有清代和民国年间"合山会记"碑26块,记载当年朝山进香的盛况,今称小碑林。

红门宫是泰山中溪的门户,呈半封闭凹形空间。再加宫前三重白色石坊及碑碣,构成一组高低错落、色彩鲜明、形若天梯的古建筑群。自飞云阁洞北望,林荫夹道,石级绵延。自古有"红门晓日"之景。清人赵国麟留诗:"凌晨登红门,霁色明朝旭。俯视万家烟,平畴尽新绿。"

小洞天在红门宫东北深涧内。片石如几,广12平方米,厚1.5米,南侧有明代知泰安州事甘应甲题、范广书"小洞天"。谷底断崖层叠,横瀑飞流,自北而南有柳条、饮马、石峡三湾。谷侧多圆柱形铁黑色巨石,横断面层层包裹,似枯木年轮,上刻"醉心"。传为汉代文学家枚乘所说的"泰山之溜穿石",俗称黑石埠,为环状节理辉绿玢岩,国内外罕见。此处一壑曲绕,清溪碧潭,山林涧草,森森蔓蔓,别有洞天。



<万仙楼>

穿过飞云阁不远就是万仙楼,阁楼式建筑,旧称"望仙楼"明万历四十八年建。原祀王母,配以列仙;后祀碧霞元君。门洞之阴额镌"谢恩外"三字,传旧时帝王登泰山,地方官员送驾于此,帝令回府,群官谢恩处。万侧楼北,东溪内有平广庙余的大石坪,上有五色自然花纹,秀丽美观。此处有横阔短崖水帘,南有石峡,一年四季流水潺潺。石坪与短崖上有唐、宋、元、明时的题旧时多桃树、樱桃、而名。路之西有方耸立,清人在光绪年间刻"拜石"二字。



<斗母宫>

万仙楼北二里余是斗母宫。宫前有著名的"卧龙槐",因巨枝扑地如同卧龙翘首而名。斗母宫旧称"妙香院",又因东临龙泉峰,泉水绕宫而过,所以又叫"龙泉观"。此宫原为道教祀奉之地,后来成为香火鼎盛的尼姑庵了,所以宫内即有道神,也有佛像,道也佛也难以分晓。宫东临龙泉峰,又有龙泉水自西北 山峡绕宫东注中溪,故又名龙泉观。宫筑于盘道旁深壑绝壁之上,深秀幽雅。宫创建 无考,明嘉靖年间德王重建,清康熙初年尼姑住持,祀北斗众星之母,遂更名斗姥宫 ,又名妙香院,俗称斗母宫。

宫分前、中、后三院。中院有西向山门,精雕石狮蹲列门下。门侧分列钟、鼓楼 。院内正殿原祀斗母神,俗称千手千眼佛。今置地藏菩萨铜像。东配殿原祀精雕紫檀 观音、文殊、普贤三菩萨。前院,北有僧房,东南有寄云楼,均辟为茶室。院中有清光绪年间赵尔萃建天然 池,蓄龙泉水灌田。池北为南山门。后院有正殿、配殿及禅房,东有听泉山房及龙泉亭,供游人小憩赏景。亭下涧内 有"三潭叠瀑"如龙飞舞,名飞龙涧。游人立于潭间,流水声似丝竹奏鸣。西山门外有古槐巨枝"卧龙槐"。宫南西崖有"蔚然深秀"、"洞天福地"、"肤寸升云"及" 二"诸刻,与山色辉映。" 二"字谜即"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意为风月无边,景色秀丽。宫北有高老桥,传古代黄老道徒高氏创建。桥北道西是人祖庙,原祀秦始皇,清 代改为三官庙,祀天官、地官、水官。庙北西崖有清金石学家吴大仿秦李斯小篆《琅 刻石》及《汉镜铭》石刻。



<经石峪>

从三官庙北行数十步,有1956年新建东北向盘路、顺石级、跨涧溪、翻越一岭就是中外驰名的"经石峪",位于斗母宫东北,有岔路相通。峪中有缓坡石坪,上刻隶书《金刚经》, 俗称晒经石,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经刻现存1067个字,无年款和书刻者,学者多疑为北齐人所书。经刻结体宏阔自然,富于变化,书艺之高、字体之大、规模之巨,世所罕见。《书法津梁》称其为"大字鼻祖",康有为誉之为"榜书第一"。

经刻北断崖若斩,溪水漫石而下,似横阔短帘,名水帘泉。崖上有"枕流漱石" 、"千古奇观"、"冷然清韵"诸刻。西侧石上有宋政和年间陈国瑞题刻。

经刻西北有巨石,高约5米,宽约13米,石辟为两半,上题"试剑石",又名仙峡石。万恭于明隆庆年间依崖筑石亭,崖摩刻《高山流水亭记》。万历年间崔应麒摩刻草书《晒经石水帘诗》:"晒经石上水帘泉,谁挽银河落半天。新月控钩朝挂玉,长风吹浪暮疑烟。梵音溅沫干还湿,曲涧流云断复连。选胜具觞恣幽赏,题诗愧乏笔如椽。"亭于1965年移西山谷口,额"高山流水",又额"源头活水",柱联:"天门倒泻一帘雨,梵石灵呵千载文。"

经石峪四面环山,深谷幽奥。龙泉峰耸峙于东,锐若茁笋;炮高岭横亘于西;涧 水自东北三叉沟乱石中泠泠而出,绕龙泉峰流入中溪。

返回盘道北行不远,有石桥横跨,名注水流桥。桥西北危崖耸立,飞瀑散珠,如 带若帘,名天绅岩,俗称水帘洞。岩顶山坳北侧有明代文学家钟惺、林古度、吴惟明 3人即兴合作《水帘诗》摩刻。天绅岩北为登仙桥,俗称东西桥子。桥西南遍地红沙石,名红沙岭。桥北东侧有古洞如棚,可以容马,明代吴维岳大书"歇马崖"。旧传吕洞宾曾在此崖上留墨。

又北,古柏夹道,浓郁遮天,人行其中如入洞穴,虽炎夏酷暑而凉气宜人。清代张玢题"柏洞"。柏洞北有古槐4株,高大擎云,蔚然葱翠,传为唐槐,其地名四槐树。后又衍生3株。1987年夏,路东一株古槐被风雨摧折,横拦盘道,游人自下而过,遂成拦路槐。



<奉安碑>

歇马崖之北是<<总理奉安纪念碑>>,1929年6月1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安葬而建。碑高9.27米,碑座为五棱形,代表孙中山提倡行使"五权制度"的宪 法原则;碑身呈三棱形,象征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碑上刻"总理遗嘱";碑下铺衬中国国民党党徽。



<壶天阁>

纪念碑之上是森荫蔽日的"柏洞",穿越柏洞后不久就是壶天阁。明时叫"升仙阁",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扩建后,因此处东有十峰岭,西有九峰山,北有回马岭,山势若壶,遂更名为"壶天阁"。阁楼门洞两侧有古楹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进了壶天阁,只见四周奇峰环绕,脚不仅有一席之地,恰似壶天阁。"壶天"按道家之说,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传说秦始皇当年派方士徐福到东海蓬莱、方丈、瀛州三仙山取长生不老之药时,见三座山的形状都像壶一样,壶天阁就是仙山琼阁之意。所以至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时,泰安知府廷路又题联作注释:"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阁北是元君殿,内祀元君铜像,西有倚山亭。元君殿西侧有"回马岭"坊,言骑马登山,到此不能再上。到此不能再上。回以岭旧称"石关",也叫"瑞仙岩"。这里重峦叠嶂,形势险要,峰回路转,陡峭难行。这时人们才初识泰山的真面目,挥汗仰首,只见中天门楼阁映瑞在绿树丛中。



<中天门>

中天门有中天坊一座,题额"中天门"三这、辽是集经石峪字而成。中天门峻岭阔谷,楼阁簇拥。东有中溪山突兀俏丽,可观日出,望晚霞;西有凤凰岭蜿蜓伸展,可远眺傲徕雄姿,俯视城廓新貌。伫立坊下,北瞻巍巍岱峰,众山拱立,林茂泉飞,缆车凌空,天然成画。

快活三里在中天门北,又名快活山。登山至此,忽逢坦途,青山四围,下临绝涧,气爽景幽。南侧有名泉,武中奇题"玉液泉",水甚甘冽。

西折而北有石笋如剑,上刻"斩云剑"。再北路东有巨石,风化后纹理盘旋若龙,上刻"蛟龙石",又名龙纹石。石北是小龙峪,石峡飞泉自东而来,势若龙喷。东崖两石相衔,中喷清泉,名小龙口。北为月牙亭故址,东崖有"云路先声"、"山辉川媚"、"人间天上"、"天下名山第一"等大字题刻。

西为拦住山,叠嶂横卧谷口,多古松。山腰横耸一峦,似悬似系,名弄月岩。明人在此建半山亭。《泰山小史》载,亭下有李斯小篆碑,"字不多,而上官征取摩拓,殆无虚日"。后亭废。巨石上尚有" 松隔溪奏笙簧"古刻。拦住山东临潜龙涧,水西南流入西溪。



<云步桥>

从中天门到云步桥约有二里多路。开始一段平坦舒适,故夸称"快活三里"。云步桥在快活三里北首。原为木桥,名雪花桥。民国年间改为石桥,因谷深林茂,常有云雾萦绕,杨承训题"云步桥"。桥北大壑忽临断崖,壁立如削。崖上石坪坦豁,传宋真宗曾在此驻跸,故名御帐坪,今柱窝尚存。岱顶下诸水奔流而来,飞瀑下泻,溅沫迸珠,生云化雾,蔚为壮观,故又名飞瀑岩、天河、护驾泉。崖上有"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等题刻。明代陈凤梧有诗:"百丈崖高锁云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苍水佩悬云片片,珠帘洞织月娟娟。晚山倒着肩舆下,回看斜阳景更艳。"

桥东有酌泉亭,又名观瀑亭,清末泰安知县毛建。北侧有联:"且依石栏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桥周围有"月色泉声"、"云步跻天"、"绝飞流"、"耸壑昂霄"、"气象岩岩"等题刻50余处,真、草、隶、篆,诸体荟萃,琳琅满目。



<五松亭>

自桥西沿阶而上为三蹬崖,上有巨石如屋,明万历年间盛夏遇暴风雨,石自山巅坠此,柯绍皋题"飞来石"。御帐坪东有望驾石,如老翁拱立。西侧有五大夫松石坊,旧称诚意门、小天门。原坊毁,1984年重建。坊西有古松。《史记》载,秦始皇封泰山时中途遇雨,避于此间大树下,因封树为"五大夫"。后讹为五株。明代万历年间,古松被雷雨所毁。清雍正年间钦差丁皂保奉敕重修泰山时,补植5株松,今存2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自古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旁有五松亭和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摩刻。  五大夫松西拦住山坡上有望人松,长枝下垂,似躬身招手邀客,又名迎客松,为泰山重要标志物之一。西北是朝阳洞,一天然石穴稍加整修,深广如屋,南辟向阳,旧名迎阳、云阳。洞后壁线刻元君像。  洞东南翠峰崛起,虬松附石,望之如老将军披巾坐鞍马,故名老人寨,今称老云寨。下有朗然子洞,系元初道士刘朗然修真处。洞东北为绝壁,名御风岩。上刻乾隆皇帝《朝阳洞诗》:"回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窗牖。历险欣就夷,稍息复进走。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  洞北原有古松虬曲苍劲,有君子傲然不倚之势,明代涂泽民题"独立大夫",方元焕又题"处士松"。后松毁,仅存题碣。洞西北山坡上有巨石似寿桃,名仙桃石。



<对松山>

朝阳洞北,两峰对峙,万松挺立,古松万株,苍翠蓊郁,层层叠叠,故名"对松山",又名万松山、松海。云出其间,天风莽荡,虬舞龙吟,松涛大作,堪称奇观。李白有"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的诗句。乾隆则称"岱宗穷佳处,对松真绝奇"。



谷口有"松门"、"松云绝壁"、"举足腾云"及"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诸刻。谷内有"雄山胜景"、"苍松翠霭"题刻。西崖有线刻画:一只粗壮有力的拳头将披发山鬼打翻在地,上题"永居九幽"。前有对松亭,耸立西崖,为明代乾坤楼旧址。原盘路在溪东,旧有圣水桥,清乾隆末年改路于溪西。亭对岸绝壁有大字题刻"龙洞"、"林远尘"、"明月松翠"、"涛声云影"、"松风吹冷尘心"等。清道光年间建红庙一间,小巧玲珑,悬挂于绝涧危岩之上,名梦仙龛。对松山至此峰愈险,松愈密,景愈奇。民国任克溥题诗西崖:"岩岩气象岱宗开,五岳首推信壮哉。势接沧溟藏雨露,形连霄汉起风雷。千丛脉秀龙鳞树,万丈骨高虎卧台。策杖重游堪纵目,盘桓懒去问蓬莱。"



<天门云梯>

天门云梯是泰山一大奇观,也是泰山的主要标志。南天门如天上琼阁,十八盘似云梯倒挂。。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十八盘自此而始。开山北为龙门,旧有龙门坊,后毁。西岩有清道光年间魏祥摹刻狂草"龙门"大字。坊址东为大龙峪,雨季众水归峡,飞泉若泻。

十八盘口北两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门,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盘相连。南天门恰处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环境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石壁谷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诸刻。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30余阶。"紧十八"西崖有巨岩悬空,侧影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明人祁承 赋《十八盘》诗:"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济南趵突泉北路26号418室 山东河海旅行社 崔岳松 0531-6550006 6550008 130017409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039

回帖

1308

积分

头驴

积分
1308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22: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花洞>

西院后有古洞,周围多黄花菜,因名黄花洞,传为元君修真处。石洞宽阔,天 然而成,洞顶渗水滴珠,叮咚入池,名灵异泉,又名来鹤泉。洞内有盛夏尚存冰柱 的奇观,故清康熙年间巡抚蒋陈锡题"灵山玉柱"。姚奎《游石屋记》称:"石窦 涓涓,凝结玉柱大十围,高丈余,晶莹可鉴。"赵国鳞有"洞名黄花冽清泉,六月 寒冰坚玉柱"的诗句。东院后有莲花洞,洞顶石瓣似莲而名。洞内有石乳泉,悬流 涓滴。



<石坞松涛>

后石坞处处生长着千姿百态的古松,有的侧身绝壁,有的屈居深壑,有的直刺云天,有的横空欲飞。山风劲吹,松涛阵阵,山峦回响,使岱阴越发险而奥,幽而 奇。清人萧儒林诗:"石坞松围万顷阴,纡回鹤径入萧森。凌晨海雾平清涧,向夜江涛卷碧岑。脂落悬崖收圃药,响连幽洞听鸣琴。耳根何辜尘缘洗,谡谡犹闻太古音。"



<天烛峰>

九龙岗位于天空山东,上有鉴池,传为元君映容梳洗之地,俗称玉女洗头盆。北有凤凰池,东北为饮虎池。岗西侧南崖有双松挺立,称姊妹松。岗东侧南崖有孤 峰凌空,称天烛峰。其峰从谷底豁然拔起,直插云霭,峰端横生怪松,俯临万丈深 渊,风采奕奕。东又有一峰,更加高大雄伟,名大天烛峰。两峰旧称大、小牛心石。小天烛峰下为洗鹤湾,旧时常有松鹤集憩于此而名。今已无鹤,湾水之形亦酷似丹鹤独立。大天烛峰下为溪里峪,岩穴深邃,涌泉不竭。旧传有魔女曾坐化于此,故又名 风魔溪。溪水东流入扫帚峪。九龙岗东北为磨山,传上有五女圈石,今已无存。



<无字碑>

在玉皇顶的大门下,登封台的北边。碑高5.2米,碑身上段稍细,顶上有复盖,碑色黄白,2无有一字。有人说它是无字碑,但也有人说它是石表或石函。对于此碑,古代人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秦始皇立的。对此,也有两种说法。一是因秦始皇的功德之大,难以用文字形容,故无字;一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无人会写字了,故无字。当然,这些都是无稽之谈。第二种说法是汉武帝刘彻立的,一直没有定论。《岱览》的编者唐仲冕,引用了《考古录》中明末考古家顾炎武的一段话。顾炎武在阅读了《史记.封禅书》和《后汉书》以后,说:"岳顶无字碑世传为秦始皇立,按秦碑在玉女池上,李斯篆书,高不过四、五尺,而铭文并二世诏书咸具,不当有立此大碑也。考之宋以前亦无此说。因取《史记》反复读之,知为汉武帝所立也。"郭沫若在1961年上旬登泰山时,在他写的《观日出未遂》一诗中说"磨抚碑无字,回思汉武年",也肯定了是汉武帝所立。原诗已刻成碑立于无字碑的一侧,与明代张铨的诗碑相对(张铨说"袖携五色如椽笔,来补秦王无字碑"。他认为是秦始皇的)。



后石坞

后石坞位于泰山北麓的天空山下,又名后石屋。后石坞有碧霞元君庙,分为东西两院。东院正殿祀三官西院正殿祀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院内有一天然石洞--“黄花洞”,传说是泰山玉女修真处。洞顶渗水成珠滴入洞底深池,叮咚作响,叫作“灵异泉”。后石坞为泰山奥区,绝壁环绕,风光旖旎,古松万顷,千姿百态,奇峰耸翠,怪石如笋,古洞幽壑,清泉流溪,令人流连忘返。
今存碑刻14块,题刻34处后石坞处处生长着千姿百态的古松,有的侧身绝壁,有的屈居深壑,有的直刺云天,有的横空欲飞。山风劲吹,松涛阵阵,山峦回响。



玉泉寺

明堂当日尊王居,水色山光丽有余
一自殿庭颓圮后,赋诗总属野人书

——明*萧协中

  玉泉寺又名谷山寺,俗称佛爷寺,位于岱阴谷山北麓。南北朝时由北魏高僧意师创建,后历经兴废,仅存遗址。
  玉泉寺现存碑碣10块。正殿祀释迦牟尼,侧立十八罗汉,栩栩如生。殿宇坐落在层层高台之上,与群峰相辉映。
  玉泉寺因玉泉而得名。玉泉俗称八角琉璃井,常年泉水不断,水质纯净、清冽甘甜。“玉泉”二字是金代大学士党怀英所书。
  正殿东侧山岗上,原有药师七佛阁。内祀大药王佛和释珈、吡婆尸佛、尸弃佛、吡舍婆佛、佝偻孙佛、拘那舍佛、迦叶佛等,阁毁于清代。
  寺两侧山岭上都有大脚印,传说是佛爷留下的,因此两边山峰就叫做东、西佛脚山。寺南是佛谷、谷南是恩谷山、再南是谷山。
  谷山俗名定南针,山顶的西北部有两个金矿洞。传为元初长春真人邱处机炼丹处。谷山之南有一地名叫卖饭棚子,旧时济南、历城、章丘、淄博等地的进香者沿此路登岱顶、僧人和山民在此行善舍饭或卖饭。
  银杏树下有元代杜仁杰撰、严忠范书《重修谷山寺记》碑和明代《田园记》碑,树后墙上镶《谷山寺敕牒碑》。



桃花峪

   桃花峪位于泰山西麓,因古时桃林满谷而得名。幽静的桃花峪中听不到喧嚣的人语,只闻潺潺的溪声与婉转的鸟鸣,但见水丰草美,花繁树茂。峪中满山草药,遍地是宝。最令桃花峪扬名增色的是闻名遐尔的泰山赤鳞鱼,它们出没于石隙水藻之间,身影灵巧轻盈,摇曳多姿。



桃花源

桃花源位于泰山西路。这里群峰俊秀,溪瀑争流,于泰山雄伟之外,独具江南山水丰韵。有翠屏山、笔架山、五峰叠脆山,有一线泉、彩带溪、一线天、猴愁峪。山泉十里随山势波折流转。彩带溪行云流水璨若锦绣;赤磷鱼游戏山溪,情趣无穷。桃花源已开设观光索道直达岱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济南趵突泉北路26号418室 山东河海旅行社 崔岳松 0531-6550006 6550008 130017409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驴窝户外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4-11-15 01: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