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地处南京城南,1990年秦淮风光带入选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列,2000年被评为国家第一批4A级景区。其范围东起东水关、淮青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延伸到中华门,直至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河两岸的街巷、民居、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那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
一千八百年以来,这里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美称"十里珠帘"。风景区以夫子庙为中心,具有明清风格、是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旅游胜地。
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龙藏浦”。历史上关于秦淮河的传说和记载甚多。《舆地志》称:“秦始皇时,望气者云‘江东有天子气’,乃东游以厌之。又凿金陵以断其气。今方山石硊,是其所断之处。”陈沂《金陵古今图考》中也认为,秦始皇“以望气者之言,凿钏阜,断垄,以泄王气。水自方山西北,巨流环绕,至石头过于江,后人名曰秦淮”。其实,淮水改称“秦淮”是从唐代开始的,据《健康志》记载,“秦淮二源合自方山埭,西注大江,分别屈曲,不类人功,疑非秦皇所开”。很显然,秦始皇开凿秦淮河只是一种传说。
秦淮河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秦淮河有两个水源头,北源在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称句容河。南源在溧水县东庐山,称溧水河。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县方山埭西北村。这一带河床宽广,水量剧增,形成干流,可通舟楫。然后河水绕过方山,向西北流经洋桥、青砂嘴,沿途汇集吉山、牛首山诸水,再北经刘家渡、竹山和东山,至上方门进入南京市区。
秦淮河至通济门外九龙桥,又分成内、外两支。其正流称内秦淮,过九龙桥直向西,自东水关入城,穿市区南部,会合杨吴城濠之水,西流至淮青桥,与青溪会合;再向西南流直得涉桥,爱小运河水;再经文德桥、武定桥、镇淮桥迤西而北,过新桥至上浮桥,又西北至陡门桥,与运渎水会合;又西北过下浮桥,出西水关,与外秦淮复合。外秦淮河过九龙桥向南迤西,经长干桥,合落马涧水,又西至赛虹桥,再分为两支,正支北折,经觅渡桥与内秦淮合流,北沿石头城至三汊河入长江;旁支西流,自赛虹桥过江东桥,流经北河口入江。秦淮河全长100多公里,整个流域2600余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16条,流经句容、溧水、江宁、南京等地,灌溉面积达130万亩左右。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流动。沿河已发现原始村落遗址50-60个,著名的有湖熟文化遗址和窨子山遗址等。六朝时河身宽阔,是石头城的天然屏障。自石头城东至运渎(今通济门附近),设有24座浮航,平时浮航通行,战时断舟撤航。
秦淮河两岸有大小集市100多处,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历代有许多过定官贵人住在秦淮河畔,如东晋时的主要谋士王导和谢安等。尽管隋唐以后,秦淮河畔渐趋衰败,但是,仍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凭吊吟叹。最有代表性的诗作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秦淮河两岸建有不少佛寺,东晋时的瓦官寺,南朝时的安乐寺都非常著名。东晋时大画家顾恺之为瓦官寺画了《维摩诘居士像》,雕塑家戴逵父子铸造过五尊铜像。安乐寺里有著名画家张僧繇画的四条白龙,留下了“画龙点睛”的故事。
时清时代,秦淮河畔人烟稠密,金粉楼台,十分繁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贡院是封建统治者笼络和挑选人才的地方。明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对此有深刻的揭露。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以秦淮河为背景,歌颂了歌妓李香君的高尚情操,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腐败,描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剧。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对秦淮河大力疏浚。在1976年到1980年间,又开了一条秦淮新河,这是秦淮河的一次大改变。新河自江宁县小圩,经雨花区铁心桥、西善桥,直至双闸金胜村,全长18公里,河宽130-200米不等,可行洪800秒立米。新河上架公路桥五座,农便桥四座,铁路桥一座,水利枢纽一套,大大提高了秦淮河泄洪抗旱能力,对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城市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诗,流伟千古,代代相诵,几乎成了秦淮河的千古绝唱。
现代作家俞平伯、朱自清笔下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那一时期秦淮景象的真实记录。
千百年来,秦淮河哺育着古城南京,“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夫子庙附近的河房是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灯船之盛,甲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