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遗址

归属:泰安旅游景点 点击:0 

大汶口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南部,大汶河北岸,距东岳泰山60华里,是驰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发祥地和历史上著名的商埠重镇。大汶口属自古有名的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汶阳田”,地下资源丰富,104国道、京沪铁路穿境而过,处于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上。大汶口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文化遗址;有县级以上文物景点3处(明石桥、清山西会馆、文姜城遗址);有远近闻名的自然景观汶河古渡口、文亭山等多处。

大汶口文化遗址墓葬中发掘出土的头颅牙齿

说起大汶口旅游资源当首推大汶口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是四海皆知的中华文明发祥地,是新石器时期的典型文化遗存,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共称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开发利用大汶口文化遗址,是保护和抢救大汶口文化的需要,也是研究我国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文化遗址仍未得到开发利用。大汶口镇有着良好的交通、人文、资源三大优势,文化开发工程得到各级旅游、文化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已被列入了开发计划。

在大汶口文化开发的同时,大汶口镇还将开发其他人文、自然景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西会馆距今26O多年,年久失修,破坏严重。已成为大汶口古老昌盛见证的明代石桥,粗犷雄伟、牢固耐用,但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两者都亟待修缮。齐鲁会诸侯的宫城旧城——文姜城遗址,只留下一片高台废墟,也可整修开放;还有大汶河古渡口开发,借助大汶河河坝的改造,使之成为水上乐园;利用镇北部的云亭山,建立人工狩猎场,人工养殖兽禽,营造狩猎氛围。

大汶口镇近年来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大汶口是彩陶的故乡,通过对古老陶艺的研究,现开发出具有浓厚大汶口文化特色的陶器工艺品;对大汶河三叶虫化石进行开挖,制作出闻名华夏的三叶虫石砚。该镇还开发了具有大汶口民间传统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元宵灯会和农历七月十五河灯竞放大会,每年一届,极大地丰富了文化旅游项目。该镇还有着淳朴善良的民风和现代化的干净整洁的镇容村貌,大力开发民俗旅游,现已有2O多批来自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前来参观。根据整体开发规划,近几年大汶口还将开发建设大汶口博物馆、陶艺馆和大汶河绿色公园等旅游项目。

大汶口镇政通人和,经济迅猛发展,文化资源开发任重而道远。开发大汶口旅游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吸引大量的海内外游客而且还能促进海峡两岸和世界华人的学术交流。大汶口寻根将与泰山怀古、孔府朝圣成为天下华人的共识。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片。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遗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距今4500~6400年,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高6.5厘米、口径5.5厘米的小陶鼎

三次的挖掘发现,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出土的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都异常精美。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器皿,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而骨针磨制之精细,几可与今针媲美。墓葬以仰卧伸直葬为主,有普遍随葬獐牙的风习,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一般认为,早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中、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