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在海盐古县城的西门外。寺址东至团结港,南至盐嘉塘,西至寺弄,北至万禄浜。面积约九十佘亩,为我国著名寺院之一。
据明天启《海盐县图经》记载,天宁寺创建于汉,名禅悦院,这是汉代对佛敦寺院的称呼。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敕赐“天宁永祚禅寺”,简称天宁寺。此后一百年间,天宁寺发展很快,公元1189年,僧长溪刨建佛殿、山门。公元1209年,又建园通殿。宋末元初,天宁寺一度停滞。
在明代,天宁寺继续发展。洪武三十五年建方丈室,宣德间建僧堂,正统七年建石方殿和钟楼、轮藏殿及廊庑。万历三十七年,天宁寺又请来大藏经,计6714卷。由于风雨侵蚀,大宝阎在明代中叶倒坍,该地变为商店和僧房。在万历三年(公历1575年)曾商议恢复佛阁,但未成功。至崇诚元年(公历1628年)曾住白、眉白、元白三人发愿重建,得到各方支持,迅速收同基址,又采石于太湖之元山,在是年十一月趄土筑台,于二年春竣工。接着,趄建房屋,把佛阁造得“颇极雄概”,取名干佛阁。明神宗的第七子桂王朱常瀛不但舍金助缘,还书写阁额。明末清初诗人胡震亨赋诗赞叹为“千秋牡观,四众欢喜。”
在清代,对天宁寺的维修代不乏人,大修有乾隆和同治二次。乾隆是太平盛世,当时千佛阁已严重损环,僧觉海说,“塔以镇海阁以辅塔,阁毁而塔成,唇亡齿寒,失所依矣。”于是立愿重修千佛阁,阅八年修复。但由于木秭花弃置阁后,不戒于火,造成引燃镇海塔。七级俱烬。在这一严重打击面前,觉海志行坚笃,继续依靠群众,又用八年时间把镇海塔全部修复。这一历史教训,对今天古建筑的防火工作仍有教育意义。又一次大修是在同治年间,由于太平天国革命,战乱造成损坏,因此在战后加以修复。民国二十五年(公历1936年),镇海塔又修理过一次。由于经费不足,七层宝塔只修了六层,底层未修。
由于水路交通方便,明清以来,天宁寺逐步发展成武原镇集市贸易的中心地段。天宁寺的庙会(农历六月十九)也成为商贩云集,远近闻名的物资交流会。庙会期间。断屠五天,全城吃素。天宁寺里摆满了从苏州、无锡、杭州、嘉兴,以及附近各县赶来参加庙会的摊贩,有木器、铁器、铜器、锡器、京货、杂货等手工业品,还有跑马的、耍猴的、杂技三丈吊和套泥人的,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除进香外,有吃有玩有买,十分热闹。十八晚上,烧香船耍停到西面数里外的天仙湖,可见当时庙会之盛。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军在海上用炮向镇海塔猛轰一百多发,使塔身中弹累累。
解放后为安全计,在1960年拆去塔刹和上部三层,1967年又在剩下四层的顶上加建蓄水池,把宝塔变成了水塔,在“左”倾思潮影响下,1979年10月和1980年5月,先后拆除大雄宝殿和金刚殿,使千佛阁成了天宁寺惟一幸存的佛殿灵光了。千佛阁和镇海塔是祖国文化遗产,被列为县级文化保护单位,使这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古建筑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和赞叹。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同赞誊千佛阁为“浙江第一阁”。1984年起,由浙江省文物局、海盐县人民政府共同拨款30多万元进行修复。用木材二百立方米,人工数万,使干佛阁面貌焕然一新。古建筑发出了新活力,吸引了来自各方人士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