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创建于 1950 年 8 月,座落在中国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市皋兰山下,直 属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西北民族大学包括校本部和榆中两个校区, 占地 1800 亩。学校构建了少数民族预科、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办学模式, 拥有 学士、硕 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现设有经济管理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外国语学 院、音乐舞蹈 学院、美术学院、物理工 程技术学院、医学院、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 藏语言文化学院、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社会人类学民俗学 院、计 算机工程与信息学院、 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体育学院、预科部、两课部等教 学单位;设有中国民族信息 技术研究院、格萨尔研究院 2 个独立建制的科研院所,设有西 北藏学研究所、西蒙古文化研究 所、动物生产研究所、维吾尔语言文化研究所、民族文化 研究所等 8 个系所合一的研究所。
学校拥有 11 个学科门类的 48 个本科专业, 20 个硕 士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为 博士点,在校生 12000 多人,基本上形成了学科覆盖面较 广,专业结构较为合理,能够适应民族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 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 体系。
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图书馆藏书 139 万余册,拥有 22 个实验室,建有实验 中心、计算中心和一 批教学实践基地,是一所优势和特色比较鲜明的多学科门类综合性大 学。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办出 特色,服 务民族”的办学宗旨,先 后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6 万余人,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拥 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较为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他们中既有格萨尔学泰斗王沂暖及后继 者王兴先,蒙古学专家谢再善,藏学专家才旦夏茸、却太尔、马进武、多识、高瑞,突厥 学专家李国香,古典文学专家孙艺秋,民俗学专家郝苏民,藏文信息 技术专家于洪志等斐 声海内外的先 贤时哲,也有崭露才华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校现有教职工 1169 人,专任 教师 670 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 342 人。
学校在科学 研究方面,注重发挥特 色和优势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少数民族经济、历史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等优势领域的研 究取 得了一批标 志性成果。其中藏族史诗《格萨尔》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在全国一直 处于领先水平;学校研制开发的《计算机藏汉双语文字 信息处理系统》及其 9 个藏文信息 处 理子系统,填补了现代化藏学研究的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学校在应用领域的研究 得到拓 展,同时大力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依托“尕里巴牛犊血清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积极发展 科技产业,目前已成为国内动物血清系 列产品的研究生产基地之一。
“九五 ”以来,学校承担 重点科研项目 150 多项,其中有国家“ 863 ”计划两个,出版专著 300 余部,发表论文 6000 余篇,荣获各类科研奖励 140 余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积极扩大对外学术交流 与合作,先后同美国、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以及香港、台湾 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协作关系,开辟了国际合作培养 人才的渠道。学校同英国国家教 育委员会签定了英语师资培训合作项目,成立了“西北少 数民族英语师资培训中心”,促进了英语教学 水平的提高;与英国爱德爱克斯尔基金会合 作,成立了“伦敦英语考试中心”。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在国伴 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乘着改革开放的春 风,西北民族大学将努力向教育质量高,科研 能力强,办学效益好,特色鲜明的新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