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江

归属:达州旅游景点 点击:0 

(一)茂密的流网

嘉陵江左岸,有一条支流众多,水系发育的流域,它就是渠江流域。

渠江是嘉陵江左岸最大支流,古称“潜水”,据《水经》记载:“潜水出巴郡宕渠县,南入(长)江”,《汉志》亦记:巴郡宕渠县“潜水西南入江”。因潜水纵贯宕渠县境,此后即称为渠江或渠河。

渠江发源于大巴山区,北源有三支,小通江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地区南城县碑坝区的碑坝河,海拔高程1829米,大通江发源于西乡县大河区和镇巴县简池区大池乡的两支,海拔高程均约1600米。三源均横切大巴山区,在通江县入境进入四川,沿途汇集若干大小支流后,流入平昌县的双江区与渠江的一级支流巴河汇合后,继续南流。

按照近期资料以及习惯记述皆认为渠江有东西二源。西源巴河,发源于南江县玉泉乡平溪村米仓山尾部南麓。由东西南斜经玉泉、关坝、上两乡,在银杏坝转南流,经沙滩、桥亭、碾盘、南江镇、小河、石矿、沙河、赤溪、下两、元潭出境。从北到南接纳了西来的上两河、流溪、底板河、岳家河、团结河、乐坝河和东来的明水河等支流,在巴中县境大溪口注入巴河。全长138公里,流城面积2732平方公里。历史最大洪水洪峰流量10700立方米/秒。巴河上游在南江县境内当地习惯称南江。南江支流众多。它的最大支流是明水河,隋至五代十国时名为巴水,北宋时更名巴江,南宋时始名明水。发源于铁船山南麓沙坝乡境内木竹垭,流经沙坝、西清、赶场、关路、兴马、大河、石板、高桥等地,沿途接纳了30多条支流,在下两河口东北一公里处注入南江,全长115公里。流城面积约108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16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34立方米/秒。最大年径流总量4.3亿立米(1964年)。明水上游小巫峡位于华林关之麓,两岸峭壁千寻,苍枝倒挂,劲杆横空,怪石鳞峋。峡的上游有一洞,是流域内珍贵名鱼——洋鱼盛产之处。南江从巴中县大溪口起,始称巴河,经枣林乡、巴州镇、三江镇接纳恩阳河后,向东流至梁永,河床以反时针方向急转,由南向北流经曾口区,再转向西北,流至金碑乡的洪流村出境,进入平昌县。县境内河道长57公里。最大流量8670立方米/秒。恩阳河是巴河在巴中境内接纳的一条最大支流,发源于旺苍县云雾山南麓,经南江县的正直、凤仪场,在巴中县福星乡李家坝入境,途中接纳石龙河(上游有扫塘河)、青木河、茶坝河,汇流至三江口注入巴河。年平均流量26.6立方米/秒。最大流量6780立方米/秒。

巴河进入平昌县境内后,由西北向东南,婉蜒曲折,流经澌岸沱、兰草渡、坦溪口、江口镇、泻巴河、风滩、白衣庙至黄梅溪出境,进入达县,河流长度79公里,流域面积1670平方公里。沿河两岸接纳了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1条,其中有观音河、郭家河、铁匠河、驷马河、澌滩河、通江河、磴子河、涵水溪等。据风滩水文站记载,此段河流最大洪峰流量2.67万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0.4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339立方米/秒,最大洪水出现在1847年、1925年(5月3日)、1965年(9月4日)。洪水位上涨幅度高达25米。河口最宽处在江口镇的王家陀,有320米,最窄在澌岸乡的雨包梁处河宽100米。

巴河在达县西部堡子区江陵乡黄毛溪入境,流经道让乡的燕子村,急转向南经洛车、桥湾、石梯、在生桥村出境,进入渠县。县境内河长60公里,最大洪峰流量13000立方米/秒。

巴河从渠县东北部共和乡的北部清河坝入境,由北向南,迂回曲折,环绕县境东北,流经文崇、涌兴、三汇,在三汇镇与州河相汇入渠江。流程41公里,流域面积2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8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2300立方米/秒。巴河从源头至三汇全长375公里。

州河,原名通川江,因流经明代称为达州的达县,故名州河,沿用至今。

州河源头有三。东源出于城口县东燕麦乡光头山,水由二穴涌出,经明中、桃元、蓼于乡接纳燕子河后,在周凌乡出城口县,从东北进入宣汉县的大塘口入境,横贯县境东南部,流经鸡唱、龙泉(河口)、渡口、樊哙、土黄、华景、五宝、赤溪、昆池、南坝、下八、黄石、三河等13个乡镇,在宣汉城东江口与后河台为一川,汇人州河,此段河流名为前河。前河古称关东水,又名溉江。全河流域面积2754平方公里,干流长145公里。天然落差327米,河床平均比降2.3‰。前河水系发育,支流较多。宣汉县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条。

中源出于城口县白芷乡的白芷山西南,海拔高程1050米。流经双河等乡,在城口县境内河长50公里,至十字溪进入宣汉县境,后斜贯县境北部,流经石铁、新华、厂溪、黄金4个乡,于普光汇入后河。中源名为中河。中河古称益丘水,又名中江、千江。中河流域面积14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67立方米/秒,从源头至汇合口,河长101.5公里。其中宣汉县境内流域面积596.4平方公里,干流长51.8公里,天然落差106米,平均坡降2‰。

西源出于万源县北皮窝乡赵家山下铁铺,主要源头位于大横山白龙洞,从龙洞中冒出的大股泉水,即为后河的发源地,其海拔高程1480米。在万源县由东向西流至荆竹坝折向南流,贯穿万源县全境104公里后入宣汉县,经太平镇和官渡、青花、长坝、罗文等10个集镇,沿途有大小十多条溪流汇入。较大的有蒿坝河、玛瑙溪、池家河、庙沟、青花溪、龙行沟、白沙河、三叉河等,至大水荡进入宣汉县境,纵贯县西北部、流经毛坝、胡家、普光、清坪、清溪、新红、西北、东乡镇等8个乡镇,在县城东的江口处与前河相汇,注入州河。西源各为后河,后河古称下蒲江,又名后江,从源头至汇合口。全长148公里。天然落差1128米,平均比降10.8%,多年平均流量34.43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394平方公里。州河始于宣汉县江口,婉蜒流向西南,经宣汉城南门、西北、东林、洋烈至千丘旁入达县境。由东北向西南经达县罗江乡红梁村曹家湾人达县境、穿过达县市和达县的罗江、河市、渡市三个区的7个乡,于木头乡的大河咀出境,流入渠县的农乐、汇东、汇南等乡,在三汇镇与巴河相汇,以下始称渠江干流。州河古名通川江。流域面积8849平方公里,河长108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90立方米/秒,据历史洪水调查最大流量13700立方米/秒(1902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0.1亿立米。河宽一般为200~300米。

渠江,从渠县的三汇镇起,在渠县境内自北而南,流经三汇区、土溪区、临巴区、城郊区、渠江镇、鲜渡区、琅琊区等8个区、镇,21个乡,其间先后有涌兴河、桂溪河、流江河、中滩河等支流注入。从渠县最南端的琅琊乡瓦窖滩出境,进入广安县的萧溪乡勤劳村,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广安县境中部,流经恒升区、石笋区、观阁区、代市区、观塘区、协兴区、广福区和华莹市,从广福区的化龙乡老君村,进入岳池县中和区、罗渡区。其问有源于华莹山脉的临溪河、罗渡河、新民河、汇入渠江干流,在岳池赛龙乡顺梁寨村的单溪口出境,进入合川县东北部,流经渭溪、龙市、小沔、官渡、云门5个区的香炉、码头、蚊龙、古城、孙家、渭溪、双槐、涞滩、小沔、白沙、大沔、方碑、安全、官渡、喻家、蒲家、渠嘉、滩子18个乡,在合川县城北7.5公里处的渠河咀,注入嘉陵江。

渠江流域支流密布,全流域大小支流共有582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条,5000~1万平方公里的3条,1000~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条,1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64条,100平方公里以下的498条。渠江河道略呈“Y”字类型。主杆上发出了许多分枝,形如树枝。渠县三汇镇以上水系,呈典型的扇形水网。控制着巴、州两河流域面积8119平方公里。全流域面积为3921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5亿立方米。渠江干流全长305.5公里。总天然落差532米,平均比降0.17‰。

渠江干流在三汇镇以上为上游,在通江、南江、万源、城口县以北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河谷多成V形;通江、南江、万源以南及巴中、平昌、宣汉一带,河流曲折深切于岩层比较平缓的台状低山与方山深丘之间,河谷逐渐开阔,呈浅凹形,局部有“石龙过江”式的基岩河床,形成急流陡滩,三汇镇到合川城北渠河咀为下游,河流迂回穿流于华莹山与盆中方山丘陵之间,河床从开阔的V形过渡到U形,两岸地势开阔,滩多沱长,河道弯曲,多呈连续的S形。干流险滩多以岩盘及石滩为主。

(二)富饶的流域

渠江流域面积约占嘉陵江全流域面积的25%。从源头到渠河咀,地跨陕西省的汉中、四川的达县、南充、万县和重庆、广元两市。在四川境内共有24个县(市),168个区(镇),1000余个乡(镇),7410个村在流域内。据1988年统计,流域内人口已达1314.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5%。现有耕地1089万亩,其中田663万亩,土426万亩。

渠江流城内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而北部米仓山——大巴山区气温较低,并多暴雨,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流域内年降雨量1014~1253毫米,米仓山——大巴山年降而量达1014~1500毫米。雨季一般从4月开始,10月结束,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

渠江流域是川东北粮仓,特别是干流两岸及支流州河流域,农业生产发达,单产水平较高,达县、渠县、广安、岳池、大竹、梁平、合川是省内商品粮基地。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大豆、小豆、绿豆、薯类、高梁等。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油茶、油橄榄等。1988年全流域粮食总产量达到532万吨。

渠江流域的上游通江、南江、万源、宣汉、城口,是我省名优土特产品生产基地,经济价值较高的土特产品有:桐油、主漆、白蜡、茶叶。药材资源十分丰富。除产治癌良药——三尖杉外,还有天麻、杜仲、麝香、鹿茸、红花、连翘、银花、党参、沙参、黄连、黄柏、黄岑、厚朴、五味、积壳、大力、细辛等200多种。位于州河上游的万源县出产中药材1000余种,其品种、产量均为川北之冠。经济林果有:核桃、板栗、苹果、梨、李、杏、樱桃、批杷。渠江中下游盛产柑桔,南江、通江、盛产木耳、银耳,远销国外。渠县是四川省的黄花之乡,又是全国黄花生产基地,产量占四川省黄花总产量的80%左右,素以色泽黄润,香气浓馥,肉质肥硕、根条较长著称,除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外,还起降血压作用,远销香港、新加坡、澳门、马来西亚、缅甸、美洲和非洲等地。通江银耳以其朵大肉厚、胶重色纯为耳中之魁,在国际国内市场久负盛名,现在总产量已由建国初期的2000多斤,增长到十多万斤。

渠江流域不仅是粮食产区,也是森林木材资源丰富的地区,特别是上游大巴山区,下游华莹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多。仅通江、南江、巴中、万源、平昌、达县、渠县等7县统计,林业用地达800多万亩,现有木材蓄积量近1000万立方米。植被包括50余个科,160余种,主要树种有松、杉、栎、柏,名贵树种有银杏、樟、三尖杉、柳杉、马挂、蝴蝶树、楠木、红豆木、水青冈。在森林中,还有受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漳、羚、豹、金丝猴、画鸡、锦鸡、竹留等动物资源。流域内矿产资源也很丰富,煤主要分布在干流左岸华莹山地带,储量达10亿吨。目前已探明的铁矿达1亿吨、硫铁矿0.1亿吨、石灰石2000亿吨、天然气3000亿立方米,大理石8亿立方米,石墨矿0.15亿吨,锰矿0.02亿吨,还有丰富的铝、锌、钾、磷、钠、铜、石膏等。生铁产量现已达到17万吨,钢产量6.2万吨。流域内纺织、食品、皮革、造纸、机械工业也有一定发展,初步形成了煤炭、冶金,机械、纺织、建材、食品等工业体系。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79,8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了45亿元。

(三)润泽良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渠江水资源开始得到综合利用,农田水利事业蓬勃兴起,从50年代修塘筑堰发展到60~70年代兴建小型水库,到1988年,渠江流域内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8.93万处。其中中型水库15处,小(一)型水库145处,小(二)型水库895处,山平塘77150处,石河埝2867处,引水渠堰6454条,江河固提灌站1722处,装机63225千瓦,水轮泵提灌站33处,45台,蓄、引、堤水能力达到18.4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27,39万亩,其中水田灌溉面积达到390.68万亩。保证灌溉面积达到332,55万亩。渠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抗御了夏伏旱对农业的危害,保证了粮食连年增产。

渠江流域干支流水能蕴藏量共有205.3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共76.15万千瓦。50年代,各县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经济力量,首先在各小支流规划修建了一批以木制水轮机为主的小型水电站,此后逐步发展,到1988年止,先后已建成小水电站430多处,装机容量达到10.186万千瓦。其中最著名的水电站有舵石鼓、凤滩、南洋滩、江口、四九滩等。舵石鼓电站:位于渠县三汇镇州河上。电站设计水头6.8米,单机引用流量53.5立方米/秒,装机二台,总容量5000千瓦。1964年动工修建,1965年建成投产。枢纽工程有浆砌条石溢流重力坝、船闸、泄水闸,溢流式厂房、变电站等。其中船闸、泄水闸,及浆砌条石溢流重力坝为建国初期建成。电站采用溢流式厂房,以适应州河洪枯水位,流量变幅较大的特点。这一工程单位千瓦投资1845.4万元。

凉滩电站:位于距广安县城60公里的渠江干流凉滩闸坝左岸,现已装机2台,总容量7000千瓦。1982年动工,1985年3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同年6月第二台机组发电,全工程实际投资1487.6万元。

风滩电站是发电、通航综合利用工程。位于平昌县城下游11公里处的巴河干流上。电站设计水头11米,单机引用流量37立方米/秒,装机之台,总容量6400千瓦。1977年动工,1981年竣工发电。电站主要建筑物有浆砌条石溢流重力坝,溢流式厂房、副厂房、综合廊道、开关站及船闸。电站单位千瓦投资2210元。这一工程曾荣获四川省70年代优秀设计奖。

南洋滩电站也是发电、通航综合利用工程。位于渠江干流南阳滩闸坝西岸。引用流量209.2立方米/秒,设计水头6.4米,电站型式为河床式,装机4台,总容量11200千瓦。1982年动工,1988年建成投产。总投资1872万元。

江口电站:位于宣汉县城东北1公里处的州河上,拦河坝为浆砌条石溢流重力坝,高48.9米,坝顶长324.1米,总库容3.04亿立方米,有效率库容1.48亿立方米,装机三台,总容量5.1万千瓦,在坝下游的红卫沟,设缆式斜面升船机装置。这一工程1987年动工,1988年10月完成右岸河床截流。现尚在建设中。

(四)浪击飞舟

渠江,是勾通内地物资交往的主要通道,是大巴山区通向四川盆地腹心地带的天然黄金水道。

渠江有舟楫之利的记载,始见于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此后历代均有航运开发。民国时期地方军阀割据,内战频繁,渠江航运日益萧条。直到抗日战争时间,交通部颁布《制造木船贷款章程》,使失业的船工重操旧业,渠江航运才逐渐兴旺。渠江航道资源十分丰富,整个水系中通航支流有23条,总长2116.9公里,占流域内河流总长的41%,其中能航河道1446.9公里,占通航河道长的68%,1988年通航里程达到1126公里(未包括上游小木船)。

渠江通航河道有上源各支及干流。干流航道自三汇镇至渠河咀,总长306公里,江宽250~300米,终年可通航20~50吨木船和80~100吨机动船。1950~1963年省交通部门在渠江干流上先后修建了南阳滩、凉滩两座闸坝,渠化航道70公里,淹没险滩34个。由于水位抬高,水位加深,运载能力增强,使沿江一带的城乡人民得到很大方便。1985年容运量共414万人,除洪期禁航水位停运外,日平均容运量达1.2万人。

巴河航道由三汇镇至平昌,总河长124.1公里,河床比降为0.4‰,丰水时木船可载10~20吨。近年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水上运输量大为减少。巴河一级支流恩阳河全长139.5公里,其中86公里可通航小木船,占河长的61%,是中江的重要运输线。

州河航道全长111.9公里,三吨以下木船终年行驶无阻,在襄渝铁路未通车前,州河水运极其重要。州河除干流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外,其一级支流前河、中河、后河也承担着极其重要的水运任务。前河全长197.6公里,河床平均比降为2.83‰。其中宣汉至老码头126公里,可通行5吨以下的小木船。后河从万源县皮窝乡至宣汉县江口,全长157.7公里,河床平均比降2.5‰,从宣汉江口至长坝,可通行5吨以下的小木船,航线95公里,占河长的60%。中河从宣汉江口至城口县的双河乡,可通行5吨以下小木船。通航里程106公里,占中河河长137.8公里的76.9%。1949年前在渠江航行的主要船支类型有:高架子、黄豆壳、舵笼子、滚筒子、沙泥鳅、大舢板、鲁船、敞口船、黄渡河缆载船、一、二道燕尾船、三板船、四脚蛇、架架船、爬尾船等等。最大船支为舵笼子,最大吨位为200吨。建国后,为了适应日益繁忙的运输事业,渠江船支逐步得到了改造,进行了小改大,深水改浅水,合作化后,实现了木船风帆化,1967年后,渠江航行的船支从单一的木质结构型,发展到水泥结构、钢质结构等金属船支,轮驳船、机动船也相继出现。并由以运载货物为主,发展到客货并进。1988年仅渠江干流、巴河、州河等河流的运输船舶,已发展到2493艘,23379总吨,5844马力。其中专业船只469艘,11464.57总吨,5135马力。客运量达到487.7万人次,5032.5万人公里。货运量152.6万吨,5681.5万吨公里。

渠江主要行航河道上有不少险滩,如巴河有70多个主要险滩。州河上源后河上的逆石滩,乱石林立,最为险恶。隙榨滩漕口窄,扁担滩滩口长,铜鼓峡约长250米,两岸皆为石岩,石堰口、沙坝滩、新滩均系险滩。中河官渡以下至宣汉有50多个险滩。其中尤以老拱庙、乱石窖、李家桥、大里滩、张飞滩为最险。州河干流航道上则共有险滩58个,平均每1公里就有1个。渠江干流三江至渠河咀,共有险滩115处,平均2.6公里即有一险滩。

为了整治渠江天然河道上的险滩,省交通部门于1958年4月开始动工修建南阳滩闸坝工程。1960年2月,建成了第一座重力式砌石溢流坝。最大坝高10.5米,船闸有效尺寸为150×13.6×2.5米。工程投入运行后,使闸坝上游河段抬水位抬高了8米,渠化里程达39公里(包括回水到州、巴两河段9公里)。在南阳滩闸坝工程动工的同时,舵石鼓闸坝工程也于1959年2月开工,直到1962年7月,历时三年多,完成了干流第二处拦河闸坝工程。这里船闸有效尺寸为160×12×2.5米。最大坝高15.11米。工程建成后,枯水水位抬高了10米,渠化里程达18公里。淹没险滩12个。渠河干流的第三处拦河闸坝渠化工程——凉滩闸坝,最大坝高14.4米,船闸布置在大坝右岸,有效尺寸66×12×2.5米,船闸室长175米,高14米,宽12米,一次可容停30吨级的船只30艘。该工程1960年11月开工,历时5年多,便竣工投产。工程建成后,抬高枯水水位8米,渠化河段里程50公里,淹没险滩23处。到1988年,渠江干支流已建成的南阳滩、舵石鼓、凉滩、风滩四处闸坝工程,已实现渠化河段141.6公里。

(五)鱼翔浅底

渠江,水源充足,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浮游生物,为鱼类的繁殖生长提供了条件。清代《合川县志》所载水产种属即有鲤、鲫、鲢、白条、青波、黄鱼、象、鳊、江团、白甲、鳟、黄鳝、青鳝等13种。《广安县志》记有一种裂腹鱼,产于流域内天然洞穴中,“每岁春三月随桃水出穴,九月逆流入穴,刺软肉鲜,其味甚美”。《万源县志》亦记:鲤鱼有黑甲、白甲两种,大竹河(即东柳河)盛产鲢鱼、草鱼。

渠江鱼类共有90种,分别隶属17科,其中以鲤科占绝对优势,共59种,占全流域鱼类资源的66.5%。其次为厄科9种,占全流域的10%。这些鱼类中,除鳗鱼是海淡洄游性鱼类之外,其余均为淡水性鱼类。有的季节,渠江下游偶有达氏鲟和白鲟弋游,一般只出现在闸坝以下。有的半洄游性鱼类如长吻厄则只在生殖期间进入渠江。水工建筑物的修建,隔断了半洄游性鱼类的上溯。但长江、渠江同频涨水淹过闸坝时,也有少数个体进入闸坝以上。因此,构成优势种群资源的鱼类,均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有鲤鱼、中华倒刺巴(青波)、岩原鲤(岩鲤巴)、白甲、伦氏华鲮(青勇)、三角鲂(边鱼)、鲴类(凡子)和鲶鱼等,约占渠江渔获量的60%。渠江水系中渔获量比例最大的是鲤鱼,约占总产量的19%;其次为鲶鱼,占11%左右,再次为白甲、华鲮和岩原鲤。就其分类来看,鲤科鱼类约占全河总捕获量的70%左右,其中,下游以鲶鱼、岩原鲤为主,中游则以鲤鱼、华鲮、白甲和鲶鱼为主;州河则以鲤鱼、华鲮、鲶鱼、中华倒刺巴、白甲为主。鲤、草、鲢、鳙也占有一定比例,产量可达5000公斤。草鱼产区以州河的达县、宣汉及巴河的平昌为主。

渠江流域鱼类资源中,有一种鱼叫洋鱼,盛产在石炭岩地区的暗河溶洞之中,深居简出,很难捕获。南江县赶场溪北5公里外,有一河段名为小巫溪,这段河床的右岸,略高于河面的山岩中有一洞口,外宽丈余,名叫洋鱼洞,每年春分后,洋鱼出洞之时,忽然鸣咽一声,潭水被吸而竭,少顷则鱼水并出,灿烂夺目,如放爆竹火花,远射数米,甚至达对岸岩石,洋鱼有重达1.5~2公斤一尾的,也有很小的,巨口细鳞,呈现五彩纹,刺少、肉嫩、味鲜,既是一种难得的珍肴,也是渠江面临绝灭的鱼类。

渠江人工投放鱼苗、鱼种,是1971年由巴河支流驷马坦溪河段开始的。以后,在达县地区普遍开展,至1985年,共向渠江干支流投放鱼苗3881万尾,其中鲤鱼苗占72.9%,草鱼占9%,鲢鳙鱼苗占18.1%。投放时间为5~10月。经采取增殖措施后,投放的鱼苗鱼种得到了繁衍,过去濒于绝迹的洋鱼资源也得到了休养生息,渠江鱼产量逐年回升。江河捕捞鱼船已有1476只,在渠江干支流上捕捞作业,过去上坡改行的渔民,又逐步回到了江河参加捕鱼行列了。


上一篇:禹王庙
下一篇:龙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