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高速发展生泡沫 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饱和

时间: 2013-05-02 14:40:59 来源: 户外资料网 点击: 0

原标题:户外遭遇舆论“寒流” 市场或陷阶段性饱和

一种繁荣两面解读趋于理性VS寒冬前兆

过去几年户外用品行业一直以均速高于40%的高增长在发展,今年ISPO上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户外用品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零售总额为145.2亿元,同比增长34.94%,比起往年的高增长率有较大幅度的回落。而同时户外品牌数量剧增总数达823个,其中国内品牌405个,国外品牌418个,新入品牌100多个。在渠道方面,则表现为电商的强势崛起,报告明确指出:其他渠道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6.52%,这其中电商的发展魅力不可小觑。

除了新增品牌数量达到历史新高,鉴于电商的强大生命力,电商平台推出自有户外品牌才真正让人发出一声喟叹:电商平台也想“淘金”户外?业内人士忧虑乱入。这一声喟叹来源于ISPO过后,行业发出的“户外行业泡沫乍现”的说法。业内人士认为,一年新增品牌如此之众,连电商平台也来瓜分市场蛋糕,可见行业高热程度,但是,户外的水很深,这样扎堆而上,恐怕带来的将是市场的紊乱,怕行业重走体育用品的老路。

针对过去一年,出来的种种行业数据,行业以两种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解读,有人认为增速的明显回落是,行业趋于理性,而这样的增长率仍然说明了户外强劲的发展势头。有人则认为,明显回落则是行业发展受到某种阻碍的一个信号,并对品牌扎堆涌入,欠缺长远的市场战略考虑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尤其是在品牌陷入同质化竞争和库存问题显露的行业背景下,相关人士更是直指“户外寒冬即将来临。”

媒体:户外靠跑马圈地拉高增长陷入赚快钱怪圈

一直以来,户外的高速增长和备受资本青睐是行业内所标榜的“兴盛”的两大表征,多年来对于户外,向来只有叫好、捧“热”的呼声。舆论的转向始于去年,相关媒体指出:户外靠资本运作和跑马圈地式的扩张来实现高增长。这是户外行业在舆论上遇“冷”的开始。

相关报道如下:在资本的助力下,户外用品店纷纷展开全国范围的攻城略地。不过,在跑马圈地、渠道为王的规模扩张之下,盲目追求网点规模数量,疏于终端店铺管理,导致品牌整体渠道管理混乱、产品参差不齐、跟风潮盛行、品牌定位雷同、产品款式相似、宣传推广模仿的事例已不胜枚举。相关方面认为,户外走上了体育用品的老路--资本比拼下的渠道战,这种发展道路无疑是在“拔苗助长”。

近段时间来关于“户外行业泡沫乍现”的说法,则是户外在舆论上遭遇的第二波“寒流”。在业内看来,以开店拉动增长的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相关方面爆出,国内的一些品牌已经有了库存的困扰。行业人士认为,户外用品不是快消品,一件冲锋衣的价格动辄上千,消费者购买后可能两三年才会更换。因此,以开店为支撑带来的销售额的高增长,只能是虚假的繁荣,赚的也只是一时的“快钱”。而忙于扩张的品牌方在质量的把控更出现了懈怠,加上某些力量本是受户外“淘金热”吸引,旋而进入市场,更不会有长远的市场战略规划,“赚快钱”的思想加剧了整个行业的无序紊乱。

行业人士:潜在市场大但购买力不足产能过剩成行业隐忧

从业多年的户外经营者结合户外店经营困境问题,在相关的行业论坛上发表了其对于现下户外市场的相应看法:业内对当下市场需求估计太过乐观导致产能过剩,库存恐成行业杀手。他认为这是户外行业泡沫最大的陷阱--户外人群发展的速度跟不上产品的扩张,这个陷阱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影响户外正常的发展。

首先,市场需求被误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攀升,人们在工作之余更加关注休闲娱乐,更加注重户外活动,户外运动已成为一些人的精神消费。但是,从国民现阶段收入来看,现在大多数人还处在低水平的消费状态,户外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想法和念头,大多数人还在为生活而忙碌,为生存而辗转着寻找空间和机遇。

其次,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由于户外消费群体大多为经济实力和经济能力较强的客户群体。普通阶层人只是看着户外人员消费的动态,都抱着一种好奇、观望、羡慕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为此,许多户外产品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并未消耗掉。很多产品都积压在代理商,经销商的手里。这些代理商、经销商在这个大的环境下,生存也如履薄冰。

最后,降价倾销,连锁崩盘。厂家生产的产品积压后要倾销,代理商、经销商卖不出去的户外产品也会倾销。一个地区,只要破产一个户外店铺,这个店铺就会把剩余的产品推销出去,就要甩货打折,想尽一切可能有卖点的主意倾销。一个二级城市,户外店少则十几家,多则几十家,一旦崩盘就会是连锁反应。

( 作者:li_ly 编辑:li_ly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