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中国投资的防晒伞品牌蕉下赴香港IPO,将成为中国户外第一股
【宏业金融境外IPO报道】4月8日,中国防晒服品牌蕉下(Bananaunder)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申请香港主板IPO上市,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为其联席保荐人.
这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公司成立于2013年,最初定位为具有专业防紫外线功能的中高端雨伞品牌,而迄今为止,其产品矩阵已扩展到服装、雨伞、帽子、配饰和鞋类等众多品类。
此前,蕉下先后完成了2015年、2016年和2021年的A轮、B轮和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华兴资本、蜂巧资本。
招股书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自2019年以来年复合增长率150.1%。调整后净利润1.36亿元,毛利率59.1%。
蕉下主要销售渠道之一天猫旗舰店的期内付费客户总数由2019年的100万人增至2020年的300万人,2021年进一步增长到750万人,同比增长150%,且复购率达到46.5%。
虽然招股书中披露2021年蕉下亏损54.72亿元,但在当年财务报表中计提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55.95亿元,扣除这一因素影响,蕉下在业绩期间内一直处于盈利且盈利能力不断提高。2019、2020和2021年,蕉下的调整后净利率分别为5.1%、5%和5.6%。
其庞大的营销支出是其净亏损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从2019年的2321万元增至2021年的人民币54.7亿元。其中,用于提升渠道和品牌知名度,蕉下的广告和营销费用占了近10%,占去年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据蕉下公开信息,仅2021年,蕉下就与超过600个KOL(意见领袖)合作,虽然为品牌带来了45亿浏览曝光,但KOL作为特别“烧钱”的一种营销方式,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无疑这也是加大蕉下营销支出的主要归因。
另外,蕉下的品牌溢价高、性价比低一直是蕉下产品被诟病的问题。相较于国内知名雨伞品牌天堂,同功能类型雨伞,蕉下雨伞要高于前者一倍以上。因此,也被不少消费者将蕉下的产品称为“智商税”。
蕉下作为新消费品牌,迎合的正是新中产阶层的大量崛起和年轻一代的跟风消费趋势,以及随着城市化居民的增多,户外活动需求正在上涨,许多户外品牌正在争夺一块蛋糕。蕉下投资人之一的蜂巧资本创始人常欣表示,“紫外线防护是一个完美的利基、小众市场,蕉下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