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是青海山河的生动写照。
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等大山横亘东西,青海湖、茶卡盐湖点缀于版图之上,山川丰富了青海的户外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成熟的玉珠峰、岗什卡,已名扬全国登山界。中国目前纯原生态的山地户外线路以青海为最。
那遥远的地方是驴友的天堂
翻过当年文成公主入藏经过的日月山,大草原一马平川,青海湖烟波浩淼,蓝天白云,草原花海,交相辉映。当年,“西部歌王”王洛宾,就是在美丽的青海湖畔、浪漫的金银滩上,创作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走进祁连山,山巅白雪皑皑、云遮雾绕,山下草原无际、牛羊成群,山间林海莽莽、雄鹰翱翔,到处是美景、处处是风光。深入三江源,高耸的雪山、原始的地貌、变幻的气象、浓郁的佛教文化,带给人独特的心灵体验。
在环抱的群山之中,在荡漾的圣湖岸边,在常年不化的雪山之巅,在一望无际的牧场草原,在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在青海的山山水水之间,青海体育借势持续发力,青海山水体育品牌影响深远。环青海湖徒步大会、国际露营大会、岗什卡登山滑雪交流大会、国际黄河极限挑战赛......一大批户外运动项目叫响全国。“以前,我们户外徒步爱好者自己举办各种各样的户外徒步活动。这几年,青海省体育局开始发展这一项目,我认为一方面这项运动更加专业化、规范化,而且也有了安全保障;另一方面,随着政府介入,在宣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每年夏天慕名前来青海徒步的人络绎不绝,我个人认为来青海徒步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一项体育活动了,而是通过体育带动青海旅游的一个窗口。”在青海从事了20多年户外徒步活动的资深驴友乔海荣告诉记者。
“我每年7月份都去青海湖骑自行车绕湖一圈,白天骑车行进,欣赏青海湖周边的大美景色,夜晚我就在青海湖边自己搭帐篷,欣赏星空。我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太棒了,而且,青海的全民健身氛围特别浓厚,给像我这种爱好户外运动的人提供的便利也非常人性化。”已经连续在青海湖骑行了三个夏季的甘肃驴友吕斌说。“我2013年夏天来青海湖旅游,刚好赶上环湖赛。我特别羡慕,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为什么也不能骑行一圈呢?从此,夏季来青海湖骑行就成了我的爱好,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已经骑行三年了。”
资料显示,青海体育与旅游业融合,以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支持了青海产业结构调整。2015年青海接待国内外游客231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8.03亿元,占全省GDP的十分之一,旅游业已成为青海战略性支柱产业。体育对旅游业贡献率达到60%,体育旅游产值达140亿元。体育与旅游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互利,行业互动、信息互通,产业互导、业态互生的良好局面。
占天时 享地利 户外体育推动市场繁荣
据调查数据表明,从2012年成立第一家户外运动俱乐部开始,截止2016年11月,青海省户外俱乐部超过80家;青海每年面向全世界开展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户外运动项目数量达60多个;每年仅西宁地区举办户外活动达4700多场;全省参加徒步活动的人数超过70万;自行车骑行人数约50万;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20万;徒步、自行车、自驾车营地已达35个;在户外运动界有知名度的路线近百条。户外体育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青海名山大川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人数的增加,户外体育也直接推动了青海多个行业的发展。
中国户外健身休闲运动产业是超过千亿元大金矿,而青海以其丰富的户外旅游资源,吸引着无数人来青海创业。湖北青年“北纬”来青旅行,发现了环湖赛带给户外运动的商机,他决定留下来开青年旅舍。如今,他的旅舍从刚开始的450平方米、50个床位发展到今年的1600平米、150个床位。由于本身就是资深驴友,“北纬”很快融入了青海的驴友圈,同时开办了“户外旅行社”,目前客源以中东部省份的为主,不仅有学生,还有很多白领、老板。他们很喜欢青年旅舍的氛围,驴友之间像家人一样,互相帮助,分享拼车、出游信息。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南门体育大世界,是形成与近年的户外用品销售一条街。从事户外体育用品销售的李礼名先后在西宁开了13家专卖店、在各州县有6个店。李礼名坦言,一个户外发烧友最基础的装备至少要3000多元,装备齐全要1万元到2万元。“着户外装备已成时尚,就连一些散步的老人拄的拐杖也是登山杖。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做了。”李礼名笑着说道。
顶层设计正确引导 精品赛事自带光环
近年来,青海相继成功举办了如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大赛、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等多项国际、国内赛事。
青海省政府立足特殊地域环境、发展阶段与国内外旅游发展潮流的结合点,抓住旅游市场从观光游向户外休闲度假游转变的机遇,推动青海旅游业由单一观光型向多样型旅游产品,由资源依赖型向谋划创意型转变。与国家体育总局冬运、田管、水上、汽摩等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在总局支持下,制定出台了体育产业体育消费实施意见,强调利用青海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及场馆资源,鼓励开发各类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创建区域特色品牌。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青海户外运动休闲产业打造成为青海开放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产业,人民群众就业致富、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产业,全面塑造青海新形象、凝聚发展软实力的文化产业,并充分发挥体育在培育青海自信中的特殊作用,成为扬青海美名、促青海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重要标志。”青海省体育局赛事中心主任时伟元介绍说。
青海户外运动再升级 促进全国体育发展
青海省政府每年安排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重点用于扶持体育产业示范点和经济实体。先后建立起了政府、金融和企业的融资协调机制。多个金融机构与省体育局签订了《绿色金融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业务合作协议》,打通了体育与资本市场的合作通道。
对体育旅游企业,青海更是做到了“一企一策”。一大批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成为体育产业领域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军。
其中,青海乡趣文体旅游公司规划建设的卡阳户外旅游度假景区,依托山地、乡村资源,大力发展户外健身休闲产业,先后规划了水上游乐、垂钓、滑雪、户外拓展等功能区,已建设完成了18公里户外徒步木栈道,700米高山水滑道,10辆高标准、多功能户外露营房车基地。其中木栈道依山而建,为全国同类景区中的长度之最,堪称大手笔。
在距离西宁250公里黄河上游的龙羊峡小镇,这里不仅有公路骑行、山地自行车越野、山地自行车速降、夏季冬泳等极限挑战运动,近年来还开展了着沙漠挑战、越野拉力、场地竞技、黄河峡谷极限飞跃等运动项目,而投资方正是看重的高原小镇独特的山水户外资源,把它深度打造成为了一座驰名遐迩的特色高原体育小镇,前不久该地被中国汽摩运动联合会授予汽车自驾车国际运动营地。
户外运动产业无疑占据了青海旅游的聚焦点、核心点、制高点。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一行到青海督查时指出,近年来青海体育和谐统一发展,有不少的成功案例,尤其是从政府层面大力发展陆上、水上、冰上、雪上、沙上、草上、马上、车上等户外运动,带动了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这些做法值得全国其它地区学习和推广。青海户外运动休闲产业正在为青海乃至全国体育产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