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1日讯(记者 李春雨)近日,四川提出《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四川将创建2个国家级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基地),打造10个省级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基地),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
近年来,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健身休闲消费需求日益浓厚。四川以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夯实健身休闲产业基础为重点,培育和挖掘市场潜能,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加快“健康四川”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依托“一山一水两路” 四川优化健身休闲产业布局
根据《实施意见》,四川将优化产业布局,深入挖掘健身休闲内容,依托“一山一水两路”(沿横断山脉东缘山系,沿长江水域水系,沿国道317、国道318),打造成都平原健身休闲综合聚集区、川南水上运动产业聚集区、川东北汽摩自行车运动聚集区、攀西康养产业聚集区、川西北冰雪运动和山地户外运动聚集区,促进各地健身休闲产业协同、错位、联动发展。
四川将培育赛事品牌,加大国内外高水平赛事申办力度,加强传统赛事推广普及和品牌打造,做大做强马拉松、自行车、徒步穿越等特色赛事,开发国际性山地户外运动、特色水上运动、冰雪运动等品牌赛事,培育四川国际登山探险大会、乐跑四川森林马拉松系列赛、环贡嘎山超级山地越野赛、四川国际垂钓大奖赛等自主品牌赛事,举办好世界武术大会、峨眉国际武术节、温江国际赛马节、南国冰雪节、飞行者大会、电子竞技大赛等赛事活动,形成一批有影响、有市场、有四川特色的健身休闲赛事服务名牌。
四川将推动“互联网+健身休闲”,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健身休闲服务,提升场馆预定、健身指导、运动分析、体质监测、交流互动、赛事参与等综合服务水平。加大电子竞技产业培育力度,聚集一批线上、线下传统优质创新创业项目,促进联动发展。推广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定制赛事”新模式。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为契机,建立市民体质测定与健康运动档案大数据互联平台。
打造多样化健身休闲产业体系
根据《实施意见》,四川打造南国冰雪运动目的地,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暖雪”优势,以滑雪、滑冰、攀冰等运动项目为重点,以迎接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深入挖掘横断山脉东南缘、秦岭南麓冰雪资源,开发大众冰雪旅游项目,普及冰雪运动。加强茂县九鼎山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中国南方(秦岭南麓)滑雪场项目群建设。
四川要建设山地户外运动大本营,充分利用我省丰富山地资源,大力推广登山、攀岩、徒步、露营、拓展、定向等运动项目,创建1个国家级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区、5条山地户外运动精品路线、10个山地户外运动精品赛事。加强山地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赛事活动组织体系、安全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山地户外运动营地星级建设,打造国际知名山地户外运动胜地。
构建特色水上产业运动带,四川积极发展赛艇、帆船、滑水、潜水、漂流、垂钓、溯溪等水上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推动船艇码头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国家级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建设,开发水上运动品牌赛事,构建以大众消费为核心的水上运动服务供给体系。
开发汽摩和自行车运动精品线,四川推动汽车自驾营地、骑行服务站建设。打造环四川国际拉力赛、环四川国际自行车公路赛、重走长征路越野挑战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开发西安至成都、沿317/318国道、108国道自行车骑行、汽车自驾游线路。
探索发展低空域航空运动,四川将推广运动飞机、热气球、滑翔、动力伞、航空模型等运动项目。依托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和川西北五大通用机场群建设,加大北川国家级示范航空飞行营地建设力度,推动建设各类航空飞行营地130个,形成“200公里航空运动飞行圈”布局。
实施武术健身养身工程,深入挖掘峨眉武术、青城剑术等巴蜀传统武术内涵,加强武术文化传习基地建设,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武术项目。夯实武术文化基础,培养一批武术名家、项目传承人,创办武术文化大讲堂,建立武术博物馆,建设峨眉山―青城山武术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四川特色武术文化品牌,扩大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