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新春佳节翩然而至,街上买春联、年画的生意顿时红火起来,看着人们匆匆忙忙喜气洋洋地争相选购,我的心就会腾起些许暖意,勾起对家乡的深深留恋。
童年在农村最盼望的日子当数春节了。每当学校放完寒假,无所事事的我们在家里闲不住,便约了三三俩俩的同学一起去赶年集,十里八乡,那里逢集到那里去。其实身上也没几个钱,只不过是看热闹,穷开心而已。
那年父亲给我二元钱让我赶集时捎几张年画回来,于是便约了好朋友大庆和二壮去逛年画摊。年画摊设在远离闹市的公社供销社南墙边,长长一大溜,墙上挂的、地上用石头瓦块压着的年画比比皆是,种类繁多。
我们挤在人群里,一摊一摊的细细地看,认真的比较。卖画人耐心而有兴致地给我们讲解画中人物的故事,令我们大开眼界,增长了许多知识。年画的题材相当广泛,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戏剧照片、民俗生活以及山水鸟鱼、松竹梅兰应有尽有,看的我们眼花缭乱,这下我们可犯了难,买啥样的年画成了争论的焦点。
我喜欢上一套带轴的墨竹挂屏,那画黑白分明、浓淡相宜,眉上还有题诗,对我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大庆看中的是一副“连年有余”图,画的是一池碧水里红莲朵朵,而荷叶下畅游着数尾青青的扁扁的鲶鱼,大庆说:“过年嘛,就要贴些吉庆的年画。”而二壮则爱上了一些戏剧美女照。最后由我拍板决定,一样买一副回家,父亲看了画很高兴。
除夕这天,父亲劈了一把高粱秸,找了一把鞋钉子,和我一起将那挂屏挂在了房屋正堂上,然后又用秫秸将那几副画钉在了墙壁上,烟熏火燎的土墙上顿时亮丽起来,洋溢起春的气息。大年初一早上,来拜年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无不对我家的年画啧啧称赞,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要知道,在哪个物质生活艰难、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年画儿可是乡村最美丽的风景。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年画摊儿却失去了往日的热闹,虽说家家过年还贴年画,细心留意一下现在的年画内容也更丰富多彩,印刷更精美了,只是少了当年那种痴情的争相选购的热闹场景罢了。
年画折射出一种心境,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飞速发展的社会提供给人们更大更美的文化生活空间,人们的娱乐方式趋向多元化,很少有一个始终不变的热点左右人们的生活了,不过,儿时过年买年画的那种感觉还伴随着每年春节来临而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