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是汇集了诸多知名作家经典散文为一体的好书,虽然有好些章节在学生时代就曾学过,但时隔久远,能留存在记忆里的东西实在是少之又少,不免有种看似曾相识却又不相识的感觉,一来是学的时候态度不够谦逊严谨,二来也与当时的年龄或理解感悟能力有关,而今当我再次品读这些经典名篇名作时倍感亲切,爱不释手,思绪翻腾,百感交织,汗颜惭愧之余,不禁甚感惋惜,青春似水东流去,庸庸碌碌几十载,鬓染白霜悟恨迟,早学何必空自怜。
许地山的《落花生》,曾记得在语文课本里曾学到过,只知其经典,但精在何处?动荡年代,懵懂年华,似懂非懂,而今再度细细品味咀嚼,格外朗目,如梦方醒,做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文章虽然很短,通篇没有成语,可它却由浅入深,揭示出了做人的深邃,实实在在,脚踏实地,我想精辟也就在于此吧!蓦然回首,扪心自问,虚多乎?实少也。
朱自清的《背影》,描写了一段他与父亲相聚相别的情景,通篇没有一个字提及到父亲有多么的伟大,多么的慈爱,可是那细腻的笔触,却宛如潺潺流淌着的小溪,将父与子之间浓浓的血脉亲情,相互理解,相互宽慰,相互牵挂,情景交融的描写得淋漓尽致,展现给人们的则是一个伟岸高大慈祥可敬的父亲形象,令人感动,令人难忘。
冯翼才的《珍珠鸟》,看似简简单单的生活,他与珍珠鸟之间的和谐相处,彼此信赖,看似闲情逸致,但却小中见大,由近至远,人世间最珍贵最美好的东西,“信懒,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人与人间,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互依存,信赖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鲁迅的《人生论》《人生百态》冰心的《小桔灯》矛盾的《白杨礼赞》等等,篇篇字斟句酌,富有哲理,富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与遐想,能够给予人启迪,读后会令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品读经典名著,感悟人生真谛,领略和感受文学魅力,幡然猛醒,文学,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生活;文学出自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感悟于生活,但却又要不同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学是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髓,倘若没有了生活,文学也就脱离了滋生的土壤;文学就将会变成空中楼阁,一个人喜欢文字游戏,爱好文学,喜欢文学,但这和能否写出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作品来却完全是两回事,我想自己大概就是属于这爱而无能的愚才吧!
我向往文学,崇尚文学,但我却从来都不敢将自己的文字和文学往一块联想,我对自己的文字并不是很自信,但我却喜欢将自己的整个身心长久浸泡在向往文学的梦幻里,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就算是为自己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又何尝不可?我认为这总还是要远比因无所事事而倍感空虚无聊的生活要充实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