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下船回到南长街,不远处就是原培南小学的校址、中共无锡工作委员会机关的旧址、现在的无锡道教协会所在地--南水仙庙。
南水仙庙又称松滋王侯庙。明代为祀文天祥部将麻、尹两将军,在南上塘立庙,称“双忠祠”。因庙址在运河旁的驿道上,运河中运粮士卒和渔民、船民经过这里,大多会在此停靠歇息,进庙祈祷,遂奉为水仙。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锡地民众为纪念明嘉庆年间的无锡知县王其勤,在双忠祠南侧另建一庙,因王其勤是湖北松滋人,所以,取名“松滋王侯庙”,并将两庙合为一所。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年)重修殿字,至嘉庆十四年(1809年)拓地扩建,咸丰年间被毁,后又重建,重建后庙宇有头山门、二门、戏台、大殿、酒厅、茶厅、蚕师殿及北侧的双忠祠正殿、书厅等建筑。
那么,水仙庙又怎么成了中共无锡工作委员会机关的旧址呢? 这要从培南小学说起。
南水仙庙的庙舍从1928年起成为了谷余小学的校舍,后邑人觉得南门缺少中学,又升为中学,更名为培南。遂又复为小学。学校在抗战时期停办。
1941年,地下党为了在锡开展工作,需要身份掩护,又复办培南中学。地下党员邱宝瑞亲任校长,其后陆续来了很多地下党员,皆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
原来,进香之地、读书之地和革命之地,是这样联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