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存与存亡与亡,巍峨庙貌甚堂堂。
梅花岭畔遗香在,铁火贡何时返故邦。
这是郭沫若同志于1962年7月,适值史可法三百六十周年诞辰,为史可法写的赞诗。
瑞雪纷飞的季节,当您踏上梅花岭,只见万花纷谢,寒梅怒放,香山雪海中,史可法纪念馆巍然耸立。敬爱的朱德委员长亲笔题写的“史可法纪念馆”的匾额,浓墨正楷,雄健遒劲,使纪念馆更显得庄严肃穆。伫立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楹联: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这是清代诗人张尔荩撰的联。言简意赅的内容,雄壮雅健的笔墨,曾使海内外佳宾赫然领略到史可法“吾誓与城为殉”的凛然正气、飒飒风采,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台湾“统联”访问团时深情地说:“在扬州城外梅花岭,在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冢前有一副对联,叫做‘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就能激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1991年,他在访俄前的记者招待会上,再次吟诵这一对联,歌颂史可法的忠肝烈胆。同年10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一行参观了史可法纪念馆,在晴雪轩的史可法诗文稿前,江泽民不断向金日成主席说,我们对待历史上的事情是用历史观点看待的,现在我们是搞民族大团结。金日成说,保护好这些文物,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有好处,今天的参观使人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参观结束时,金日成题词,“史可法将军的爱国精神永放光芒”。
史可法的精神是民族的骄傲,在中华正气篇上是熠熠发光的一页。史可法在为官期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现今祠堂两边的楹联上写着:尚张睢阳为友,奉左忠毅为师,大节炳千秋,列传足光明史牒;梦文信国而生,慕武乡侯而死,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
史可法为政很有惠声,以“廉政爱民”为朝野称道。当六安城垣倾圯时,他自捐俸修葺,“佐以节省之姿不下二千金,而不支金帑,不费民财,虽一砖一石,亦目寓而心经焉。”而他自己却“终岁布衣蔬食,约己裕民。”当他看到六安学事废弛,开“礼贤馆,广咨问,以拔才能”,当他看到官吏借“签点法”无偿征收百姓马匹,致使“中人之产立尽”,“百姓苦之”时,他立即改革,永除其弊。他“事无巨细,咸属亲裁,目视、耳听、口答、手批、靡不赡举,而始终无倦,致百废俱兴。”当他巡抚凤阳等处时,大胆“劾罢督粮道三人,增设漕储道一人。”表现了他嫉恶如仇,整饬吏治的胆略。
从弘光元年(1645年)4月15日到25日,这就是扬州十日保卫战。清兵至少十万人,扬州守兵仅万多人,可谓敌众我寡。多铎不断派明降将劝降,史可法说:“我为朝廷首辅,岂肯反面事人?”接着多铎亲自出马,连发五封书信,史可法都不启封,全部付之一炬。史可法清楚地知道,在这样的艰难的情况下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抗战到底,以一死报国。他首先招集诸将说:“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之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接着他一气写下了五封遗书,除一致豫王多铎,其余都是给家人母亲、夫人、叔父、兄弟的,21日又作遗书给母亲和夫人:……北兵于十八日围扬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随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25日城西北崩塌以后,清兵攻入,城陷。史可法欲以佩刀自杀,部属强行夺过佩刀,拥其走入小东门,清兵迎面而来,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师也!可引见汝兵主。”遂被俘。多铎以宾礼相待,口称先生,当面劝降,许以高官厚禄。史可法骂不绝口,严加拒绝:“我为朝廷大臣,岂肯偷生为万世罪人!吾头可断,身不可辱,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壮烈牺牲于南城楼上,时年仅44岁。
现今的史可法纪念馆已修葺一新,已成为融历史、文物、风景于一体的游览胜地。飨堂内端坐着史公的雕像,沉着之概,深思之神,使人仿佛见到“行不张盖,食不重味,夏不扇,冬不裘,寝不解衣”的一代忠臣;墓园内绿柳、翠竹、劲松、寒梅,清幽而肃穆,幽雅且宁静,飨堂前两珠银杏,已有200多年历史,粗大、高直、浓荫蔽天,犹如两杆旗帜,亦似两方丰碑,为墓园添色,为史公壮威;遗墨厅中,有史公《复多尔衮书》、《临难家书》,有他的墨迹联对:“琴书游戏六千里,诗酒清狂四十年”,“涧雪压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珑”,“斗酒纵观廿一只,炉香静对十三经。”尽管有些是拓本,但史公的遒劲笔力、豪放的气概充溢字里行间。梅亭前,池塘一方,池塘之北正是梅花岭,岭上寒梅虬劲,香溢池水,端坐亭内,漫步池边,“千朵梅花满池水,一弯明月半亭风”的诗情画意顿时涌出,令人陶醉其间,乐而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