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宗祠 诸暨是个有2000余年历史的古县,诸暨民众历来崇尚“耕读传家”、“忠义孝悌”的传统,注重读书,讲究孝道。特别重视祠堂、宗谱的修建和编撰。凡是大姓都建有祠堂。当时从浦江县移徙来的郑氏百姓在被誉为风水宝地的浣江东岸金鸡山脚下兴建了这所祠堂,用以祭奠先祖和开会议事。郑氏宗祠修建的富丽堂皇,极其讲究。正门匾额上书“郑氏宗祠”。大门东西边间匾书有“宗风永漾”和“德布春光”。阶沿正间柱上书“一脉真传曰忠曰义,两门正路惟读惟耕”。阶沿边间柱上书“诸山有瑞凡鸟飞来能化凤;暨水无尘池鱼跃去可成龙”。宗祠前有二座拱桥,左首桥叫“学士桥”,右首桥叫“孝义桥”。诸暨民众重教学礼的思想在这里显露无遗。
人们把建筑、绘画、雕刻合称为“三大空间艺术”。在古越民居的建筑里便把三者有机结合,郑氏宗祠就是一个展示美的艺术的载体。占地3亩左右,有三进、两侧厢、带万年台,是一座典型的“连井三透”结构的建筑。三进即前后三排房,二侧厢即连接前后房的厢房,万年台是土语,就是戏台。
鸬鹚湾村民居的造型也极具越乡特色。像郑氏座宗祠就可以用“粉墙黛瓦,马头别致”八个字形象地概括出造型特点,“粉墙”指白石灰粉墙,“黛瓦”土语叫小青瓦,出炉时颜色呈青灰,盖在屋顶时间长了呈黑色。诸暨民间马头墙常见的有三类:人字马头,弓弦马头和屏风马头;人字马头建筑工艺简单,在山墙上沿屋面的坡度,砌成“人”字状。弓弦马头建筑工艺较为复杂,在山墙上砌成一条优美的抛物线,给人以柔和美感,多用于凉亭、小庙、小庵。而屏风马头建筑最为壮观,像屏风一样耸立在山墙上,很有气势。一般有一定规模的大屋宅,屏风马头有二重、三重、甚至四重。马头墙檐凹凸变化,并以许多吉祥画饰,顶部置有砖饰或瓦饰。上设八卦墩子,上刻“巽离”符号。“巽离”为八卦中的风水符号,有防水避风之用。通过对马头墙的了解,可以知道郑氏宗祠等建筑建有很多威风凛凛的屏风马头墙的意义所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