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山位于旧县乡境内,山上森林茂密。四周有形似虎、狮、熊、象、龙、马等九个山峰和舍身岩、媒人岩、蜡烛岩、磨米岩、僧帽岩、弥勒岩、老佛洞等奇岩胜景。山上有六福寺(原名白马庵),山顶有清道光六年(1846年)建造的仙阁,可远眺渭田、旧县、花桥、祖墩四乡。2002年底被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
白马山是松溪境内一座著名的山峰,与湛卢齐名,位于松溪城东北,距县城20公里。自古以来,白马山就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色,奇特的悬崖绝涧,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白马山风光最佳处,是那岩断壁形成的许多奇峰绝景。其中最著名的是"十头狮子",即十座山崖,十分雄伟壮观。崖顶多青松,郁郁苍苍,枝干挺拨,枝叶茂拨,枝叶茂盛,好似雄狮毛倒竖,昂首凌空,有奋然跃起之势。
大狮子岩为白马山主峰,海拨1031米,状似一头昂首腾空的雄狮,向天怒吼,岩顶狮鼻、狮嘴隐然可辨。山中景点有仙坛,又名仙阁,以石为原料,搭建而成。仙坛门口紧靠悬崖,有一块担平如境的岩石,长约一丈,宽仅二尺,俗称梦床。传说游人躺卧其上,便可入梦遨游仙境。若在山脚下仰视大狮子岩,又好似一柱擎天,状若一支点燃的红烛,故又称为蜡烛岩。
小狮子岩为白马山中风光最美的一座山崖,巨大的岩峰酷似狮头,面向长天,张口怒吼,游人至此,似可听见其吼声在谷之中、云雾之外回荡,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媒人岩是另一处小山头。山顶上挺立着一块岩石,似人形,眉眼须发可辨,栩栩如生。山上还有石室,名为老佛。高广数丈,冬暧夏凉,下为深谷,峭壁百丈,景色幽险。此外,还有弥勒岩、仙人晒谷岩等景观,也令人叹为观止。
白马山中还有一座古庙,叫久福寺,(1369)扩建重修。现该寺仍为境内著我旅游景点,每当夏秋季节,朝拜进香者络绎不绝。
久福寺,俗称“白马庵”,四周风景如画,沿山奇岩怪石,翠竹婆娑,古树参天,山花芳草,馥郁芬芳。自马寺隐于深山密林之中,十分幽静,游人四时不断。该寺始建于元朝至正25年(公元1365年)。明洪武二年重修(公元1369年)。清康熙九年加以扩建,有佛堂僧舍多座。1967年多数古建筑被毁。1979年群众募缘重建,是松溪县名山古刹之一。山门使用方整青石砌成,雄伟壮观,中间直立一块青色花岗石,石上刻有“蓬莱境”三字,横楣刻有“别有洞天”四字,极其精美。楹联“庙貌重新结福地、佛光普照成洞天”,字体工整劲秀。进山门为砖面空坪,上三级石阶进入正门,上书“白马山久福寺”五字。正厅内左右为走廊,两侧天井中种有30多盆兰花。往里为正殿,门上悬有大匾一块,上书“大雄宝殿”四字,左右楹联“庙貌乾坤悠远,威灵古今光昭”皆系皆系楷书,稳健有力。正中有三尊神像,两旁十八罗汉”神皆站立,如常人高大,个个面目奇特,冲态各异,栩栩如生。整座寺庙极其宽敞舒适。
仙阁,位于久福寺西南,是白马山风景区最高处,风光雅致,久负盛名。相传有姑嫂二人在此修道成仙,昔人建阁其上。
仙人梦床,位于仙阁右侧,悬崖之下,相传躺在床上,即可入梦,邀游仙境。
孕猿观月,位于久福寺南面,相传月宫仙猿触犯戒规,被太阴星主贬到白马山受役,每当月夜,它总是凝视蟾宫,思恋与亲人共度美好时光。
仙人洞,位于仙阁岩下,洞深2.8米,宽1.1米,高1.3米。相传此洞乃是白马庵主吴公老佛睡觉地方。
狮子岩,位于久福寺西南。若登仙阁俯视,酷似一只昂首腾空的雄狮,上接云霄,下临深渊,极为险峻。相传吕洞宾骑狮过此,遇狂风暴雨,下骑避雨。等雨过天晴,发现天狮已变成石头,只好腾空而去。
媒人岩,位于狮子岩附近,其有如人形,好事者名之为“媒人岩”。相传青年男女欲寻找心上人,站在对面山头,向媒人岩”连掷三块小石,若能投中头部者,必遇月老为之牵线,成就美满姻缘,永结百年之好。
观音浴盆,位于狮子岩附近。山顶上有块青石,中间有一水槽,长1.3米,宽0.9米,深为3米,常年积水。相传盆水直通南海,永不干涸。如遇旱年,当地老百姓上山把盆水掏干,天空就会降雨。
清风洞,位于狮子岩下,洞内有相通的两个洞口,入洞则清风拂面,因而得名。
凤凰洞,又称弯曲洞,位于观音浴盆之下。洞外百花盛开,蜂舞蝶飞,好一派山色风光,洞中有洞。洞口朝下而入,全长20米,中间处有一洞向下而伸,相传是凤凰生蛋处。
磨米岩,位于久福寺正南。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石匠上山打柴,发现此岩,观其形状构造,从中受到启斗,便琢成石磨。
观音佛,又称“石观音”位于久福寺西南,原有一尊30公分高的“石观音”佛像,慈容慧目,十分精美。可惜毁于文革。1979年重新造了一尊一米多高的“石观音”佛像,竖立于青岩壁下。
纱帽岩,位于久福寺西北,是白马山最边远的景点。该处地势险要,因形状酷似乌纱帽而得名。相传唐人韩湘子,中长庆三年(823年)进士,官至大理丞,得汉钟离、吕洞宾授以仙术,修成正果,为“八仙之一”后,将其纱帽抛弃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