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那年,刚好18岁。18岁,正是青春好年华。而我,却因高考名落孙山而悒郁满怀,18岁的青春也弥漫着一股失意人生的伤感之气。落榜回家,与年迈的双亲一同守望稻田,一道耕种五谷。迎朝阳,送落日,晨也匆匆,夕也匆匆,家乡这片贫瘠的土地滋润着我的青春汗水,生长着我的五彩希望。
然而,不安现状,不甘平庸的我,总以为自己从重点高中毕业,虽落榜回家却也墨水不少。常常蛰居小屋,看窗外天空云飞云散,阅书中情节心潮起伏,想青春心事黯然神伤。无奈心比天高,命如纸薄。为给朋友寄信的邮资,为一元几角的杂志,为一年十多元的报刊订费,为一双鞋一件衣裳,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守候家乡的耕耘,不得不重新选择自己未来人生的走向。于是,我放下书架子,改变书生相,求乡人,托亲戚,进城寻找一份小工。木工也好,泥匠也好,杂活也好,一天八小时甚至更多,出力流汗换得一元二元的收入,便也安于天命了。人生如浮萍,飘到哪里是哪里,管它是风平浪静还是激流惊涛,命运不在手里攥着,任青春漂泊,人生浪迹。
也许是头脑里的知识孕育着一种思想,一种追求,总是不习惯于在外的奔波,总是舍不得放弃手中的书籍。在山城打工,三五年过去了,我亦如浮萍一般,飘泊不定,一事无成。
留恋于小屋的书香墨味,徜徉于书林撷英,沈缅于报海淘金,订报用报,看书写稿,自得其乐。清高的我以“读书人”自居,却常常囊中羞涩。曾几何时,面对落日黄昏,哀叹命运的沉浮,感伤人生的曲折,迷茫青春的困惑。
念念不忘“天生我才必有用”。八十年代的最后一个春天,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家乡小学的校长、管理区的支书突然光临寒舍,惊得我和老母亲招呼不迭。坐谈中,才得知家乡小学要聘请我为代课教师,问我愿意愿意干。我先是惶恐,接着是犹豫,最后在母亲的期待中答应了。为熨平母亲额头的深深皱纹,为报答自己苦读的十年寒窗,为飘泊青春停泊的休憩港湾,更为家乡父老的殷殷深情,为农家孩子的闪闪泪光,为家乡面貌的陈陋依旧,我从山区小城的奔波中走来了,走进了曾哺育过我的家乡小学,走上了简陋的三尺讲台。
当一名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曾是年少的我的美好心愿。如今,愿偿了,梦圆了,青春的泊位找准了,人生的走向决定了。一支粉笔,两个学期,三尺讲台,四季冷暖雨晴,五更常见灯火明;十分心血,九天揽月,八面来风,七月流火谁知,六载耕耘育桃李。不再如浮萍那样任人生随波逐流,随风飘荡了。每天,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几十双纯真的农家孩子的眼睛时,我还哀怨什么,伤感什么,迷茫什么!我就是孩子们选择的一艘航船,载他们驶向知识大海的彼岸;我就是孩子们认定的一段台阶,助他们登上书林大山的峰顶。我努力耕耘,求的是来年桃李能够芬芳;我努力工作,为的是将来家乡能够巨变。不再因为工资袋的单薄而令人生再度坷坎,不再因为守着乡村小学的红砖绿瓦而令青春再度黯淡。人生曾经如浮萍,而选择教师,融身校园,面对孩子,正是为人生之舟找到了停泊的港湾,为青春之帆找到了张扬的劲风!
选择无悔!人生无憾!青春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