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宝禅寺

归属:南通旅游景点 点击:0 

法宝禅寺,原名圣教寺,位于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始建于唐太和四年(公元八三○年),后不幸遭火。到宋至和元年(一○五四年)在原址重建,规模恢宏,被列为维扬八大丛林之一。相传奠基时从地下掘得白龟一只,献于朝廷,皇帝赐名「法宝禅寺」。

日本遣唐高僧圆仁、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宋代名丞文学家文天祥、清都察院左都御史沈岐、大诗人袁枚都有游览唱咏之记载。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被罢官后久居白蒲,与寺僧交往甚密,亲手为法宝寺题写「藏经楼」匾额,还留下了「一弯成象鼻,法宝久传名」的名联佳句。

法宝禅寺原址在白蒲镇南,今江苏省如皋市白蒲中学校园内。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沧桑,至一九四九年解放时只剩下了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一九九八年八月,古老的殿宇从蒲中迁至镇西北开发区公路东侧。经过数年艰苦迁建,寺院主体工程已全面竣工。寺前十多米高的石牌楼,耸立在「象鼻湾」的顶端,牌楼的上方正反两面书写着「法宝禅寺」和「回头是岸」八个浑厚有力的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灿烂,令人注目。

法宝禅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在一般寺庙中较为少见。全寺建筑布局似「象」形,象鼻湾的两侧为象耳,二○○三年春开凿了两大潭放生池,面积约一千二百平方米。池内放养了鱼、虾、龟、鳖;池塘四周栽种了数百株鲜艳的月季、牡丹、芍药等花。池中央有「照心亭」,亭边曲桥连岸,是游人香客夏日乘凉消暑的好去处。放生池东建有赵州式的石拱桥,名「万安桥」,它是白蒲镇古「万安桥」的缩影。桥栏刻有蒲塘十景和名人诗句。桥的两端安置了原「万安桥」的两对石狮,石柱上镌刻着中国古代富有哲理的名句--「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这在当今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象鼻湾的正中是大雄宝殿,大殿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吸纳了苏式园林的建筑风格。殿宇巍峨,飞檐翘角,气势雄伟,十分壮观。「大雄宝殿」四字匾额是原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题写的。殿内新塑八米多高的释迦牟尼佛像,安坐在莲花座上,两侧文殊、普贤二菩萨分乘青狮、白象。殿堂新塑的十八罗汉,金光熠熠,形态各异。大殿后新塑了海岛观音。观音大士周围一百三十八尊彩色佛像,飘然而降,乘风破浪,令人肃然。大殿四周栏杆,有数十对汉白玉石狮,目光炯炯,活灵活现。大殿正前方,建有释迦牟尼太子沐浴池,池内一泓圣洁之水,太子佛像耸立其间。他俯视人们的祈祷,祝福人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新塑的一对大白象,站立在广场南端,它是佛门的「吉祥」物。所塑的大象甩着长鼻,摆着尾巴,仿佛在向人们撒播幸福。东侧殿供奉的是卧佛像和西方三圣像。西方三圣像为古檀香木雕刻而成,佛像身高一米多,通体镀金,光耀夺目。它是普陀山方丈妙善和尚健在时赠送的。西侧殿供奉的是缅甸白玉千手观音和文昌、财神菩萨,妙相庄严,法身应现,侧殿前建一「观音海岛」,四面环水呈圆形,岛的中央全用太湖石堆砌,顶峰中央供奉了两尊露天观音。每至夏日,池中荷花盛开,清香扑鼻,观音端立莲花丛中。

放生池边的长廊、水榭、船舫及佛塔等建筑群,它们既是独立单体,又交相生辉,更增添了香客和游人欣赏的兴味.寺院四周栽植了各种奇花异木,整个建筑布局融寺院与园林为一体。二○○二年有关部门已将法宝禅寺列入沪、通、皋旅游线。本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景色独特,是礼佛、游览、观光、休憩的极佳胜地。

在迁建时,寺内出土并收藏了一批文物,如唐砖、宋瓦、御碑、石鼓、佛塔、佛缸、木椽、木槛及石牌坊等。特别是清代高官沈岐的墓志铭,山东济南府同知郑大毅的御赐石碑,最有历史研究价值。目前,法宝禅寺正积极收集散失于民间,并能反映白蒲古镇历史的文物,集中在寺庙展出,使法宝寺同时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基地。


上一篇:圆陀角风景区
下一篇:水绘园